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刑訴法學2013年CLSCI論文數據分析
發布日期:2014-10-16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佚名

(一)學科總體評價

2013年,15CLSCI期刊共發表刑事訴訟法學論文100篇,占論文總數1357篇的7.37%,次于法理學、民法學、刑法學、經濟法學和國際法學,同2012年一樣仍然位居第六。其中,發表在三大權威期刊上的論文共計14篇,占總數篇1817.73%,較2012年度(7.02%)略有提高。

從各項指標來看,2013年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成果總量100篇相比于2012年的113篇有所收縮,不過,三大期刊論文總量與比重略有增加,在經歷了修法上的起伏之后,刑訴法學在整個法學的學術疆域與論文盤子上的比重保持較為平穩的態勢。

刑訴法學2013年CLSCI論文數據分析

刑事訴訟法學占三大期刊論文總數比例

刑訴法學2013年CLSCI論文數據分析

2009-2013年刑事訴訟法學在15CLSCI發表論文情況統計表

年份

刑事訴訟法學論文數

各學科論文總數

刑訴所占比例

2009

99

1406

7.04%

2010

132

1432

9.22%

2011

125

1435

8.71%

2012

113

1412

8.00%

2013

100

1357

7.37%

2009-2013年刑事訴訟法學在三大權威期刊發表論文情況統計表

年份

刑事訴訟法學論文數

三大權威期刊論文總數

刑訴所占比例

2009

14

173

8.09%

2010

23

180

12.78%

2011

22

172

12.79%

2012

13

185

7.02%

2013

14

181

7.73%

總體來看,2013年刑事訴訟法學研究呈現出如下特點:

1. 聚焦司法改革熱點,關注刑訴法實施實踐。

2013年的刑訴理論界呈現出后修法時代的欣欣向榮景象,相當一批學術文章關注司法改革熱點話題,如對冤假錯案的防范、勞動教養的廢除、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等話題展開熱議,形成多篇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同時,針對新刑訴法實施后刑事司法狀況的實證調研與學理分析也不乏佳作,這些優質文章貼合司法實際,打通了理論與實踐的脈絡,提出了極具批判色彩的主張和有相當說服力的建設性觀點。追蹤熱點、突破難點、強化重點歷來是刑訴學科研究的主流之一,在這些關鍵問題上頗有建樹的專家學者不在少數,集體發言匯聚了眾家智慧,群策群力,使刑訴學科一片熱鬧。

2. 實證研究與規范分析并行,闡釋更為精細化

2013年刑訴法學呈現出實證研究與規范分析的“雙軌推進”現象,一方面,有關刑事訴訟法實施的整體運行狀況以及其中的法律援助、簡易程序、司法績效考評等具體問題,一些論文更加注重數據說理與實地調研;另一方面,在有關強制措施、非法證據排除、證明標準等問題上,不少論文又體現出更為精湛嫻熟的規范法學的手法。兩種分析進路都達到了力透紙背的程度,其精致化地闡釋體現出刑訴學術的日益精進。

3. 基礎理論研究熱度不減

相比于2012年,2013年有關刑訴基礎理論的研究有增無減,無論是研究領域還是研究視角都有所開拓。有關刑事訴訟中司法解釋的定位、事實審與法律審、檢警一體化模式、檢察機關辦案方式等問題再度將刑訴基礎研究推向縱深。與此同時,一些關于司法文明、“警察圈套”、立法人性基礎等問題的研究則極富創新地拓展了刑訴學科的疆域。

(二)研究隊伍總體評價

2013CLSCI刑事訴訟法學論文共涉及高產作者(發表論文2篇以上)15人,比2012年的19人略有減少。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合作作者,本報告僅統計第一作者。

作者

篇數

他發數

三大權威期刊篇數

作者年齡

龍宗智

5

5

1

1954

左衛民

5

5

2

1964

姚莉

3

2

0

1963

陳瑞華

3

2

0

1967

陳學權

3

3

0

1978

胡銘

3

3

0

1978

李本森

2

2

2

1966

陳光中

2

1

1

1930

季美君

2

2

1

1967

熊秋紅

2

2

0

1965

何家弘

2

1

0

1953

郭華

2

2

0

1963

王超

2

2

0

1972

郭爍

2

2

0

1982

肖沛權

2

2

0

1985

從高產作者的分布上看,陳光中教授獨領風騷,年逾八十卻筆根不輟,持續領銜刑訴學術,發揮泰斗威力。50后學者龍宗智、何家弘兩位教授已經多年位居高產作者之列,足見其學術實力與生命力長青,令人尊敬。60后學者多達7人,占據了半壁江山,左衛民、姚莉、陳瑞華、李本森、季美君、熊秋紅、郭華榜上有名。這一輩學者雖研究方向各異、風格迥然,有擅長細致推理,有喜好劍走偏鋒,有鉆研宏大敘事等等不一而同,但均展現了非凡的學術創新能力與研究水準,成為刑訴學界的中堅力量。70后學人陳學權、胡銘、王超也表現不俗,而更可喜的是80后新生代相比于2012年無人上榜的尷尬,2013年冒出兩位新星郭爍、肖沛權,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刑訴學界,這個成績確實可喜可賀。當然,考慮到學術研究的節奏與發文“大小年”的規律,很多過去一兩年內的實力派與青年才俊未榜上提名,期盼來年經歷厚積之后,有絕佳表現。

總體而言,刑訴法學領域高產作者相對集中,約有十多位學者是高產作者榜的常客,還有一部分學者根據“大小年”的出產節奏也是“隔三差五”榮登榜單。14位高產作者在CLSCL期刊發表論文共39篇,占總數100篇的39%,在三大期刊發表論文共 7篇,占總數14篇的半壁江山,體現出過人的精力與實力。

(三)法學院校排名分析

2013年的CLSCI論文共來自37家單位,其中刊發數量排名前10位的單位如下:

名次

科研單位

總篇數

他發數

三大權威期刊篇數

作者

1

四川大學法學院

14

14

4

龍宗智(5)、左衛民(5)、馬靜華、萬毅、郭松、杜豫蘇

2

中國政法大學

12

6

4

陳光中(2)、李本森(2)、汪海燕(2)肖沛權(2)、張保生、鄭旭、岳禮玲、王進喜

3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7

6

1

何家弘(2)、劉計劃、趙珊珊、魏曉娜、程雷、李奮飛

4

最高人民檢察院

6

6

3

季美君(2)、向澤選、宋寒松、董坤、葛琳

4

西南政法大學

6

2

0

孫長永、高一飛、閆召華、王樹茂、姜敏、李昌林

6

北京大學法學院

5

4

0

陳瑞華(3)、陳永生、林志毅

6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5

3

0

姚莉(3)、詹建紅、陸海

8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

4

4

0

王超(2)、蔣娜、王貞會

9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

3

3

0

陳學權(3

9

浙江大學法學院

3

3

0

胡銘(3

1四川大學法學院一路領先,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位列三甲。

四川大學法學院以14篇總數的傲人戰績再度位列第一,龍宗智、左衛民組成的川派“雙塔”以10篇的實力,再次笑傲群雄。僅以兩位名家每年四、五篇甚至更多的產量估算,川大法學院每年論文總量過十進入第一梯隊,實屬輕松平常。再考慮到常論及司法制度與司法改革但往往歸入法理學的高產實力派顧培東教授,相信未來幾年,川派“三駕馬車”的地位難以動搖。更值得注意的是,川大刑訴專業在穩健的發展中形成了合理的隊伍梯度與團隊的整體效應,較為年輕的教授博導萬毅、馬靜華以及緊隨其后的郭松等青年才俊(包括不少博士生)也都或多或少有佳作貢獻,使川大的研究成果有點有面、點面開花,前勁十足、后勁不俗,令人欽佩。

中國政法大學以12篇的戰績位列榜眼,拉開第三名5篇的距離,體現出全國刑訴重鎮的強大威力。陳光中先生年逾八十,學術熱情不減,今年又貢獻2篇。李本森教授佳作連連,2篇文章均出自權威期刊,含金量十足。張保生教授也斬獲1篇權威;法大權威期刊總數與川大法學院不相上下,足見其國家重點研究基地的超凡功力。隨著法大訴訟法學研究院和證據科學研究院聯手拿下國家2011計劃,組成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相信這一優勢還會擴大。當然,也應當看到,12篇論文中有一半屬自發,其說服力有待商議,且以法大全校從事刑訴研究的眾多學者教師而言,這一成績并不夠突出,如果以人均發文率計算,恐不樂觀。法大要確保領先,仍需要在青年一代中培養并涌現出高產學者與實力派人物。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在2012年超越法大摘得第二之后,2013年以7篇戰績,重回探花之位,這與2009-2011年連續三年的排位相同。其中,權威期刊僅有1篇,這可能與20125篇權威的過猛發力有關。何家弘教授獨中2篇,率領一批三四十歲輩的學者多點開花、共同得分。其實,人大法學院訴訟法學與證據法學兩個教研室也是人才濟濟,其中不乏高產作者,如果每人一篇,總量必然躋身三甲,甚至有超趕之勢。我們期待看到在陳衛東、何家弘兩位大家的帶領下,中青年一代的整體爆發與全面開火。

2、最高人民檢察院異軍突起,西南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法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各有千秋。

2013年的一大亮點是最高人民檢察院異軍突起,以6篇總量(全為他發)、3篇權威重現江湖,成為年度最大“黑馬”,其中季美君貢獻2篇,來自最高檢各部門的專家學者各有斬獲,足見高檢藏龍臥虎,不乏既擅長司法實踐也能駕馭學術的能人。刑訴法學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立法變動自然期待司法回應,一線實踐部門的眼光、方法、信息可能更具學術價值與研究意義,因此,實務部門學者一旦有感而發,有的放矢,效果通常十分顯著。縱觀高檢的這八篇文章,大多是針對當下司法改革的熱點難點給出的實務分析,頗具殺傷力,不枉排位第四之名。只是這一勢頭能否持久,是一次性用盡還是可持續發展,還有待觀望。

同樣并列第四的還有西南政法大學,在孫長永教授的帶領下,六人協力貢獻6篇,西政麾下年輕刑訴人才不再少數,個個躍躍欲試、磨刀霍霍,每人小試牛刀1篇,總量也有保障。但6篇發文中,只有2篇他發,2/3的自發率,以及權威期刊顆粒無收,不禁讓第四的排位打些折扣。以西政的實力,應遠不止于此,希望西政積累力量,重拾當年雄風。

并列第六的是北京大學法學院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兩家均有5篇論文量,相似的他發率與權威期刊數量,比分持平,可謂奇虎相當。兩家能打個平手,從排兵布陣上的勢均力敵便可看出:陳瑞華教授3PK姚莉教授3篇,陳永生、林志毅各1篇對陣詹建紅、陸海各1篇。但與此不同的是,與2012年相比,中南的排名并未發生變化,2012年曾與清華并列,今年又與北大并列。這主要依賴于頭號功臣姚莉教授,身為副校長忙于政務,還能勤于筆端、敏而治學、連年高產,其精力與實力實在令人敬佩,也為后生樹立了典范。期待中南年輕一代以此為榜樣,挖掘潛力,推動中南刑訴芝麻開花。

相比之下,北大排名由2012年的第四降至第六,這二年北大排名持續下滑,多因人少所致。僅靠陳瑞華、汪建成、陳永生三人苦苦支撐,難以有大的突破。三人中只要有一或兩人稍作休息,局面就不容樂觀。2013年,僅陳瑞華教授貢獻3篇,確保了整體排名不致跌入低谷,3篇的數量雖然基本上是陳瑞華教授每年的“規定動作”,但缺乏后起之秀與優秀人才的加盟,單靠博士生的流水貢獻,與兵強馬壯的法大、川大、人大及其他政法院校抗衡,難免有些吃虧。僅靠個人的優異能否帶動學院整體實力與影響力的提升還需三思。

北師大刑科院以總數4篇的成績排名第八,追平了2012年所創造的最好成績。這個建院時間不長,但發展穩定的研究院正在穩健前進,在宋英輝教授的帶領下,一批青年教師正在成長,通過集體協力,未來保八爭五甚至更高,并非難事。

浙江大學法學院與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并列第九,雙雙擠入十強,可喜可賀。兩家成功勝出的方式是依靠胡銘、陳學權的個人發揮。近年來,刑訴學科有一個明顯的規律,如果某學者當年力斬3篇成為高產作者,就可以只手將其所在學院抬進十強。比如,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幾乎全憑郭華教授一人支撐,郭華教授連續5年幸登高產作者榜,在司法鑒定領域頻頻出招,成果頗豐,確保了中財在強手如林的刑訴江湖中站住了“一席之地”。但是,這種一個人的“獨角戲”能持續唱多久,令人堪憂,個人成果上峰谷不等的產出節奏會使整個學院的排名忽高忽低,過分仰仗個人發揮終究不是推動學院整體發展的長久之計。

3、幾大高校科研機構遭遇“小年”

社科院法學所從2012年的第八滑落第十二位,全憑“十大法學家”之一的熊秋紅教授出手。其實,社科院法學所熊秋紅教授、王敏遠教授、冀祥德教授都是學界響當當的人物,共同出招,打一套組合拳,拿下十強定是小菜一碟,可能是今年適逢創作小年的緣故,我們期待社科院法學所來年的輝煌。

與此類似的還有清華大學法學院,僅依靠張建偉、易延友兩位教授的共同發力,2012年就躍居第六,但無奈,人都有喘息之時,今年跌出十強,僅存一篇。其實,但就個人實力而言,兩位都早已是老牌勁旅、實打實的悍將,只是苦于人少,難搭班底,便會表現如此。

除此之外,華東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相對表現欠佳。華東政法大學僅有一篇入賬,這種情況已持續兩年,青年教師與優秀博士后、博士生集體沉默,令人堪憂。西北政法大學更是無一篇作品入圍,全線失聲,已不在名單之列。究竟是為了“待發”而作的“蓄勢”,還是已經習慣了“無言”,不得而知。如果中青年一代中,既缺乏穩健的創作高手又無“眾人拾柴”的勁頭,那就值得好好反思了。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