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次 |
科研單位 |
總篇數 |
他發數 |
作者 |
刊物名稱 |
期數 |
文章標題 |
1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4 |
3 |
劉仁山 |
法學研究 |
3 |
現時利益重心地是慣常居所地法原則的價值導向 |
劉仁山 |
法商研究 |
3 |
“直接適用的法”在我國的適用——兼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解釋(一)》第10條 |
||||
徐偉功 |
法學 |
9 |
法律選擇中的意思自治原則在我國的運用 |
||||
劉仁山 |
環球法律評論 |
6 |
國際合同法律適用中“意思自治原則”的晚近發展——《海牙國際合同法律選擇原則》述評 |
||||
2 |
山東大學法學院 |
3 |
3 |
許慶坤 |
法學研究 |
5 |
國際私法中的法律規避制度:再生還是消亡 |
黃世席 |
法學評論 |
1 |
國際體育仲裁裁決的撤銷與公共政策抗辯 |
||||
許慶坤 |
法學家 |
3 |
一般侵權沖突法的正義取向與我國司法解釋的制訂 |
||||
2 |
南京大學法學院 |
3 |
3 |
宋 曉 |
法學研究 |
3 |
屬人法的主義之爭與中國道路 |
焦 燕 |
清華法學 |
2 |
我國外國法查明新規之檢視——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10條 |
||||
宋 曉 |
法律科學 |
3 |
最高法院對外國法適用的上訴審查 |
||||
2 |
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 |
3 |
2 |
何其生 |
法商研究 |
3 |
我國屬人法重構視閾下的經常居所問題研究 |
肖永平 |
法學評論 |
6 |
從塞門亞事件看體育領域性別法律問題的新發展 |
||||
肖永平 |
現代法學 |
5 |
第三國強制規范在中國產生效力的實體法路徑 |
||||
2 |
華東政法大學 |
3 |
1 |
袁發強 |
法律科學 |
1 |
分割法:涉外侵權法律適用中的二元價值追求 |
楊 玲 |
法學 |
2 |
國際商事仲裁中的國家豁免 |
||||
林燕萍 |
法學 |
11 |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4條及其司法解釋之規范目的 |
||||
6 |
西南政法大學 |
2 |
2 |
張春良 |
法商研究 |
2 |
我國海域權索問題的綜合求解——論沖突法方略作為和平治理方案的可能性、限度與效度 |
張春良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3 |
國際私法中法律規避的效力證偽——源自芝諾悖論的哲學啟示 |
||||
6 |
清華大學法學院 |
2 |
1 |
李 旺 |
清華法學 |
3 |
當事人協議管轄與外國判決的承認與執行法律制度的關系初探 |
陳衛佐 |
法學研究 |
2 |
法院地國家國內法中的沖突規則與國際條約的關系 |
||||
8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
1 |
1 |
杜煥芳 |
法學評論 |
5 |
美國最高法院的條約解釋方法與阿伯特案的影響 |
8 |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 |
1 |
1 |
卜 璐 |
現代法學 |
3 |
國際私法中強制性規范的界定——兼評《關于適用<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0條 |
8 |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 |
1 |
1 |
王克玉 |
法律科學 |
4 |
合同債權與仲裁條款轉讓的再審視——基于實體法、程序法和沖突法的視角 |
8 |
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 |
1 |
1 |
張圣翠 |
法學 |
5 |
我國涉外仲裁法律制度之完善 |
8 |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法學院 |
1 |
1 |
方 杰 |
比較法研究 |
2 |
“最密切聯系原則”考證 |
8 |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所 |
1 |
1 |
沈 涓 |
清華法學 |
4 |
法院地法的縱與限——兼論中國國際私法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