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刑訴法學2012年CLSCI論文數據分析
發布日期:2013-10-07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佚名

(一)學科總體評價

2012年,15CLSCI期刊共發表刑事訴訟法學論文113篇,占論文總數1412篇的8.00%,次于民法學、法理學、刑法學、國際法學和經濟法學,位居第六。其中,發表在三大權威期刊上的論文共計13篇,占總數篇1857.02%。

從各項指標來看,2012年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成果總量比2011年有所收縮,尤其是三大期刊論文數,回落到修法前的水平。如何看待這一變化,我們認為這并非簡單的量減,刑訴法學界正努力在后修法時代尋找新的增長點,在問題領域和研究方法上都有所拓展。

刑訴法學2012年CLSCI論文數據分析

刑訴法學2012年CLSCI論文數據分析

2009-2012年刑事訴訟法學在15CLSCI發表論文情況統計表

年份

刑事訴訟法學論文數

各學科論文總數

刑訴所占比例

2009

99

1406

7.04%

2010

132

1432

9.22%

2011

125

1435

8.71%

2012

113

1412

8.00%

2009-2012年刑事訴訟法學在三大期刊發表論文情況統計表

年份

刑事訴訟法學論文數

三大期刊論文總數

刑訴所占比例

2009

14

173

8.09%

2010

23

180

12.78%

2011

22

172

12.79%

2012

13

185

7.02%

總體來看,2012年刑事訴訟法學研究呈現出如下特點:

1. 新法實施效果預判成為理論界關注的最大熱點。

進入2012年,刑訴法修改基本已經塵埃落定,理論界的關注焦點也從怎么改轉向了新法條文該怎么實施和實施效果的預判。不少學者運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對證據調查制度、辯護制度、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等的實施效果及新法施行后可能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務實而前瞻的分析。2012年下半年,《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六部委《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規定》相繼出臺,為刑訴法研究增加了新的規范基礎,圍繞這三部解釋的制定和實施,又有許多佳作面世。

2. 研究焦點明晰,緊貼修法實踐。

證據法依舊是刑訴法研究最富饒的礦區。專門研究證明標準的文章大量增多,對“排除合理懷疑”、刑事錯判證明標準、死刑證明標準等問題,均有知名學者專門撰文。在證明模式方面,隨著司法證明的模式日益多元化,對間接證明模式的研究大大加強。證據法以外,理論研究的重點緊密圍繞立法實踐展開。新刑訴法強化了法律監督,一般監督權重新成為關注熱點;修法對偵查權的擴張,引起理論界對偵查權行使方式與公民權的關系加強重視;新法增加了羈押必要性審查,將羈押與逮捕相分離,單獨研究羈押問題的明顯增多。此外,公安機關的定位、辯護制度也是關注的熱點。

3. 基礎理論研究更加扎實,有抽象和提升。

雖然具體制度的研究仍然占據整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主流,但與2010年、2011年修法攻堅階段時相比,基礎理論研究呈現出回暖趨勢,不僅數量有所增加,在研究視域上也有顯著提升。刑事訴訟模式的變革依然是基礎研究中最富有魅力的課題。隨著新刑訴法恢復全案移送,調查的中立性又成為問題。對于刑事訴訟中的三方關系等“老問題”,也不斷有學者作出新的詮釋。此外,對外國法的研究不再停留于單純的介紹和比較,開始關注西方經驗在中國的實施效果,反思制度移植的普適性和正當性。

(二)研究隊伍總體評價

2012CLSCI刑事訴訟法學論文共涉及高產作者(發表論文2篇以上)19人。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合作作者,本報告僅統計第一作者。

作者

篇數

他發數

三大期刊篇數

作者年齡

陳瑞華

6

5

2

1967

左衛民

6

6

0

1964

陳衛東

4

3

2

1960

龍宗智

3

3

1

1954

張建偉

3

2

1

1966

汪建成

3

3

0

1962

萬毅

3

3

0

1975

郭華

3

3

0

1963

陳光中

3

2

0

1930

劉計劃

2

2

2

1972

何家弘

2

2

1

1953

易延友

2

2

1

1973

張澤濤

2

2

1

1969

熊秋紅

2

1

1

1965

朱立恒

2

2

0

1973

裴蒼齡

2

1

0

1935

姚莉

2

1

0

1963

詹建紅

2

1

0

1969

李昌盛

2

1

0

1977

從高產作者的年齡構成來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隊伍呈典型的紡錘形結構。30年代出生的作者有陳光中教授、裴蒼齡教授,兩位先生一位年逾八十,一位年近八十,依舊活躍在研究的第一線,為后輩學者樹立典范。50后學者有龍宗智、何家弘,兩位教授在所屬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同時,對新的學術增長點也抱以旺盛熱情,著實令人敬佩。60后學者是刑訴法學研究當之無愧的主力軍,陳瑞華、左衛民、陳衛東、張建偉、汪建成、郭華、張澤濤、熊秋紅、姚莉、詹建紅等10人上榜,占據高產作者總數的一半還多。這一輩學者雖然學術譜系不同,研究方法各異,有擅高屋建瓴,有喜深耕細作,但都展現出驚人的創作力和持續的研究熱情,構成我國刑事訴訟法學的中流砥柱。70后學者有萬毅、劉計劃、易延友、朱立恒、李昌盛5人,而80后學者中竟無一人上榜,與法理學、刑法學等學科相比,新生力量成長相對緩慢。究其原因,刑事訴訟法學屬于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深入司法實踐調研,厚積薄發才能出精品,可能是主要因素。施鵬鵬、胡銘、林喜芬等青年才俊今年未能上榜,期盼他們在來年取得豐碩的成果。

總體來看,刑事訴訟法學領域科研成果向高產作者集中的趨勢明顯,形成強者恒強的局面。19位高產作者在CLSCI期刊發表論文共54篇,占總數113篇的47.79%,在三大期刊發表論文共12篇,占總數13篇的92.31%。兩項指標都比2011年有所上升,可見無論在前修法時代還是后修法時代,名家大家始終發揮著引領潮流的作用。并列第一的陳瑞華、左衛民兩位教授在全學科高產作者大排名中進入前三,刑訴法學共有9位學者進入全學科高產作者(發表CLSCI論文3篇以上)行列,占總數72人的12.50%,明顯高于刑事訴訟法學論文在各學科CLSCI論文中所占比例(8.00%)。

(三)法學院校排名分析

2012年的CLSCI論文共來自46家單位,其中刊發數量排名前10位的單位如下:

名次

科研單位

總篇數

他發數

三大期刊篇數

作者

1

四川大學法學院

14

14

1

左衛民(6)、龍宗智(3)、萬毅(3)、趙琦、周健宇

2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10

9

5

陳衛東(4)、何家弘(2)、劉計劃(2)、田宏杰、趙珊珊

2

中國政法大學

10

6

0

陳光中(3)、卞建林、顧永忠、房保國、汪海燕、楊宇冠、李訓虎、元軼

4

北京大學法學院

9

8

2

陳瑞華(6)、汪建成(3

5

西南政法大學

6

4

0

李昌盛(2)、孫長永、梅傳強、陳如超、向燕

6

清華大學法學院

5

4

2

張建偉(3)、易延友(2

6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5

3

0

姚莉(2)、詹建紅(2)、董邦俊

8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

4

4

1

何挺、雷小政、王貞會、王超

8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4

3

1

熊秋紅(2)、王敏遠、冀祥德

10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

3

3

0

郭華(3

10

西北政法大學

3

1

0

裴蒼齡(2)、劉仁琦

1. 四川大學法學院繼續領跑,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法學院緊隨其后。

四川大學法學院以14篇的驕人成績再度蟬聯第一。龍宗智、左衛民、萬毅三位主力發文總數高達12篇,令人嘆為觀止。在這些數字背后,川大刑訴法還在穩健發展中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學術特色,注重實證研究方法,立足我國的語境,挖掘本土的經驗。14CLSCI論文中有兩篇是出自博士生之手,這也是一個喜人的變化。評價一家法學院校的科研水平時,人們往往更加關注專職研究人員的總數,哪些屬于穩定的高產作者,有沒有會長、副會長級的牛人坐鎮,研究風格的形成和博士生培養質量的提升經常成為被忽略的對象,但在某種意義上,這恰恰是決定一家院校、一個學科發展是否成熟、是否健康,后勁是否強勁的關鍵因素。從川大近些年的發展來看,這兩點都已齊備。

人大刑訴法2009-2011連續三年徘徊在三甲的邊緣,2012年終于揚眉吐氣,以10篇的總數摘得第二。其中更有5篇發表在權威刊物上,占2012年刑訴法學三大期刊論文總數的38%,又增加了這份成果的分量。但從作者分布來看,依然是陳衛東、何家弘兩位名家在挑大梁,三四十歲的年輕一輩學者中,劉計劃教授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舉發表2篇權威固然令人感佩,但我們更期待看到人大刑訴法青年一代的整體爆發,和訴訟法學、證據法學兩個教研室在研究方法、研究資源上的深度合作。

中國政法大學保持了去年的成績,與人大并列第二。陳光中教授寶刀不老,一人貢獻3篇,帶領一眾中青年學者齊上陣,得分隊員眾多是法大的優勢所在。但考慮到法大是舉訴訟法學研究院、刑事司法學院、證據科學研究院三院之力在競爭,以及40%的自發率,沒有一篇三大期刊,取得這樣的成績也難稱樂觀。人海戰術固然可以保證一定的發文量,但法大要捍衛自己作為國家重點研究基地的權威地位,中青年一代學者中還需要涌現更多學術領袖級的人物。

北京大學法學院由2012年的第三降至第四,但從CLSCI論文總數、三大期刊論文數、自發數等指標來看,依然保持了相當高的水準。與第一梯隊的其他三家院校不同,北大刑訴法的專職教師只有陳瑞華、汪建成、陳永生三人,能夠與兵強馬壯的法大、川大、人大長期割據,個人的勤奮程度可想而知。隨著吳紀奎、林志毅等優秀博士生相繼畢業,在學生發文數上可能要進入一個空白期,對穩定的科研論文總量形成更大壓力。當然,學問的積累不是朝夕之事,期待北大刑訴法的后起之秀盡快施展才華。

2. 清華大學法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穩中有升。

清華大學法學院由2011年的第十二名一舉躍至第六,在經歷了2010年至2011年的跌宕起伏之后,終于找到了一個相對平穩的位置。清華刑訴法學科的專職教師只有張建偉、易延友2人,但兩位教授充分發揮實力,分別貢獻了3篇和2CLSCI論文,并且都有1篇三大期刊。人是最重要的生產力,清華在挖掘既有戰力和提高博士生、博士后獨立發文能力上已經下足了功夫,若想進一步做大做強,似可考慮擴充研究班底。

北師大刑科院以總數4篇、三大期刊1篇的成績進軍前八,創造了歷史最佳成績。北師大的刑訴法學科在刑法老大哥的相襯之下并不顯山露水,但建院8年來的發展卻是一步一個腳印。2012年更是在宋英輝教授缺席的情況下,由4位青年教師、博士后領銜沖進十強,未來的發展不可限量。

社科院法學所與北師大刑科院并列第八。王敏遠、熊秋紅雙星坐鎮,至少保證了成果的“質”,連續兩年都有權威入賬,充分印證了人不在多而在精的道理。2012年是社科院法學所突飛猛進的一年,許多學科都實現了跨越式增長,要將這種良好的勢頭保持下去,還需調動起包括博士生、博士后在內全體研究力量的積極性。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郭華教授繼續“一個人的戰爭”,拉動整個學院躋身前十。出身實務部門的郭華教授十余年專注司法鑒定,成果頗豐,2009-2012連續4年登上高產作者排行榜,顯示出扎實的學術功力和勤奮的學者態度。但過于依賴個人的杰出表現,走得長了不免會很辛苦,作為一所法學院,有了合理的研究隊伍布局,才會走得更加自信。

3. 五大政法院校發展平穩,機遇與挑戰并存。

五大政法院校中,除華東政法大學狀態不佳,其余四家都順利進入十強。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卻不盡相同。

西南政法大學比去年略降一名,位列第五。孫長永副校長麾下三十出頭的青年才俊不少,都處于學術思維最活躍的階段,即使一個人用力過猛稍事歇息,或者為開拓研究領域積累新知,也不愁有人補位,相互呼應,這或許是西政刑訴法這幾年來穩步發展的重要原因。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清華并列第六,比去年上升兩個名次。姚莉教授在忙碌的行政工作同時,伏案學問,筆耕不輟,為年輕一輩帶了好頭。但從近幾年的發文情況來看,專職教師中得分選手始終集中在兩三個人。中南的刑訴法學科如果想要更上一層樓,在調動既有研究力量的積極性上還有深挖的余地。

西北政法大學裴蒼齡先生老當益壯,一人貢獻兩篇證據法力作,成為西北政法進入十強的最大功臣。但問題在于,除了裴先生以外,中青年一輩中竟無穩定的高產作者,連年居高不下的自發率也是該校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華東政法大學表現失常,僅有1篇入賬。高產作者孫萬懷教授2012年的研究重點集中在刑法,姚建龍教授加盟上海政法學院,都是可以分析的原因。更深層的問題是,政法院校的青年教師要擔負更多的授課壓力,而博士生、博士后在高端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積極性又沒有得到充分調動。當然,這也是五家政法院校共同需要面臨的課題。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