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次 |
科研單位 |
總篇數 |
他發數 |
作者 |
刊物名稱 |
期數 |
文章標題 |
1 |
北京大學法學院 |
8 |
8 |
劉 燕 |
法學研究 |
1 |
金融衍生交易的法律解釋 |
許德風 |
法商研究 |
1 |
論破產中無償行為的撤銷 |
||||
甘培忠 |
法學評論 |
2 |
論風險投資有限合伙人“執行合伙事務”行為暨權力之邊界 |
||||
郭 靂 |
法學 |
4 |
我國證券律師業的發展出路與規范建議 |
||||
蔣大興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3 |
公司法規則的回應力 |
||||
蔣大興 |
法學 |
6 |
股東優先購買權行使中被忽略的價格形成機制 |
||||
郭 靂 |
法商研究 |
4 |
論我國公司資本制度的最新發展 |
||||
劉 燕 |
法商研究 |
5 |
企業境外間接上市的監管困境及其突破路徑 |
||||
2 |
華東政法大學 |
7 |
3 |
顧功耘 |
中國法學 |
2 |
證券交易異常情況處置的制度完善 |
陳少英 |
法學 |
7 |
融資租賃的“營改增”問題 |
||||
趙 淵 |
法學評論 |
4 |
我國公司解散請求權與英國“不公平妨礙”訴訟之比較 |
||||
龔 博 |
法學 |
10 |
以優先股制約國有股控權的制度設計 |
||||
羅培新 |
中外法學 |
6 |
公司擔保法律規則的價值沖突與司法考量 |
||||
羅培新 |
法學 |
12 |
公司高管薪酬:制度積弊及法律應對之限度 |
||||
沈貴明 |
法學 |
12 |
基本商事主體規范與公司立法 |
||||
3 |
清華大學法學院 |
5 |
4 |
王保樹 |
中國法學 |
1 |
公司法律形態結構改革的走向 |
鄭曉珊 |
法學 |
4 |
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實賬”省思 |
||||
王文勝 |
法學家 |
4 |
論營業轉讓的界定與規制 |
||||
朱蕓陽 |
清華法學 |
6 |
論股東派生訴訟的實現 |
||||
樊 健 |
環球法律評論 |
6 |
美國上市公司股東的薪酬建議權初探 |
||||
4 |
中南大學法學院 |
3 |
3 |
蔣建湘 |
中國法學 |
1 |
國企高管薪酬法律規制研究 |
蔣建湘 |
法學 |
7 |
融資租賃出租人的風險承擔 |
||||
蔣建湘 |
法律科學 |
6 |
我國國有公司股權結構及其法律改革 |
||||
4 |
武漢大學法學院 |
3 |
3 |
馮 果 |
現代法學 |
1 |
公司治理一體化走向的制度發生學解釋 |
馮 果 |
法律科學 |
2 |
投資者革命、股東積極主義與公司法的結構性變革 |
||||
黃麗娟 |
現代法學 |
3 |
法定的債權移轉之下的保險代位權制度的困境與選擇 |
||||
4 |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
3 |
1 |
陳 甦 |
法學研究 |
2 |
司法解釋的建構理念分析 |
陳 甦 |
環球法律評論 |
5 |
證券法的功效分析與重構思路 |
||||
陳 潔 |
法學 |
10 |
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中的集合投資計劃 |
||||
4 |
西南政法大學 |
3 |
1 |
趙萬一 |
法律科學 |
1 |
商法的獨立性與商事審判的獨立化 |
楊 茂 |
現代法學 |
2 |
完善我國保險人明確說明義務的法律思考 |
||||
趙萬一 |
現代法學 |
4 |
論商法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
8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
2 |
2 |
葉 林 |
中國法學 |
4 |
企業的商法意義及“企業進入商法”的新趨勢 |
王建文 |
法律科學 |
5 |
我國預付式消費模式的法律規制 |
||||
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 |
2 |
2 |
任自力 |
清華法學 |
1 |
美國洪水保險法律制度研究 |
聶衛鋒 |
比較法研究 |
3 |
|||||
8 |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 |
2 |
2 |
朱 謙 |
法學 |
7 |
上市公司突發環境事件信息披露的制度約束與銜接—以“紫金礦業行政處罰案”為切入點 |
朱 謙 |
法學評論 |
6 |
上市公司突發環境事件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探討 |
||||
8 |
湖南大學法學院 |
2 |
2 |
陳運來 |
法學評論 |
2 |
農業保險優惠貸款主體資格辨析 |
肖海軍 |
法商研究 |
4 |
論瑕疵出資股權轉讓后承擔補充清償責任之主體范圍 |
||||
8 |
重慶大學法學院 |
2 |
2 |
張 舫 |
現代法學 |
2 |
美國“一股一權”制度的興衰及其及啟示 |
楊署東 |
法律科學 |
2 |
合理期待原則下的美國股東權益救濟制度及其啟示 |
||||
8 |
黑龍江大學法學院 |
2 |
2 |
董惠江 |
環球法律評論 |
1 |
票據行為實質要件之否定 |
王 妍 |
比較法研究 |
6 |
超越規范:當代企業形態及企業法理論的祛魅與創新 |
||||
8 |
福建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
2 |
2 |
張學文 |
法學評論 |
1 |
市場理性與法院自制 |
張學文 |
現代法學 |
6 |
公司破產邊緣董事不當激勵的法律規制 |
||||
8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2 |
─ |
康雷閃 |
法商研究 |
3 |
重置成本保險:法理基礎及制度建構 |
樊啟榮 |
法商研究 |
6 |
復保險中損失分攤原則之現代整合 |
||||
16 |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 |
1 |
1 |
韓長印 |
中國法學 |
5 |
我國交強險立法定位問題研究 |
16 |
中國政法大學 |
1 |
─ |
李建偉 |
政法論壇 |
5 |
個人獨資企業法律制度的完善與商個人體系的重構 |
16 |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 |
1 |
1 |
趙 駿 |
現代法學 |
4 |
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自利性并購的隧道阻遏研究 |
16 |
南京大學法學院 |
1 |
1 |
曾 洋 |
環球法律評論 |
5 |
修補還是廢止?——解釋論視野下的《證券法》第47條 |
16 |
廈門大學法學院 |
1 |
1 |
肖 偉 |
環球法律評論 |
5 |
內幕信息確定性考量模式之選擇 |
16 |
同濟大學法學院 |
1 |
1 |
高旭軍 |
比較法研究 |
6 |
論“公司人格否認制度”中之“法人人格否認” |
16 |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 |
1 |
─ |
繆因知 |
法商研究 |
1 |
國家干預的法系差異——以證券市場為重心的考察 |
16 |
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 |
1 |
1 |
何佳馨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4 |
美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歷史考察與理論檢省 |
16 |
安徽大學法學院 |
1 |
1 |
朱 慶 |
法律科學 |
3 |
論股份回購與操縱市場的關聯及其規制 |
16 |
上海大學法學院 |
1 |
1 |
李 智 |
法商研究 |
3 |
廉租房房地產投資信托的域外經驗及其借鑒 |
16 |
外交學院國際法系 |
1 |
1 |
孫積祿 |
政法論壇 |
3 |
保險合同效力研究 |
16 |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 |
1 |
1 |
王榮芳 |
比較法研究 |
1 |
論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監管制度之構建 |
16 |
揚州大學法學院 |
1 |
1 |
錢玉林 |
法學 |
10 |
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限制的效力 |
16 |
廣東商學院法學院 |
1 |
1 |
王 坤 |
政法論壇 |
3 |
公司信用重釋 |
16 |
上海政法學院 |
1 |
1 |
侯懷霞 |
法商研究 |
4 |
我國“禁止篡奪公司機會原則”司法適用研究 |
16 |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1 |
1 |
張書清 |
現代法學 |
4 |
金融公正理念的法學闡釋 |
16 |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
1 |
1 |
劉迎霜 |
法商研究 |
2 |
商業預付卡的法律規制研究 |
16 |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 |
1 |
1 |
方志平 |
中外法學 |
3 |
論保險慣例 以商業車險條款為中心 |
16 |
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 |
1 |
1 |
張萬春 |
法商研究 |
1 |
中世紀商人法中的會展法律制度及其借鑒 |
16 |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 |
1 |
1 |
常 敏 |
環球法律評論 |
2 |
保險合同爭議制度研究 |
16 |
中國證監會貴州證監局 |
1 |
1 |
郭文英 |
環球法律評論 |
3 |
中外證券從業人員買賣股票制度之比較研究 |
16 |
香港中文大學法學院 |
1 |
1 |
黃 輝 |
法學研究 |
1 |
中國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實證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