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次 |
科研單位 |
總篇數 |
他發數 |
作者 |
刊物名稱 |
期數 |
文章標題 |
1 |
廈門大學法學院 |
3 |
3 |
蔡從燕 |
法學研究 |
6 |
國際法上的大國問題 |
徐崇利 |
現代法學 |
1 |
軟硬實力與中國對國際法的影響 |
||||
龔 宇 |
現代法學 |
4 |
氣候變化損害的國家責任:虛幻或現實 |
||||
1 |
華東政法大學 |
3 |
2 |
管建強 |
中國社會科學 |
12 |
國際法視角下的中日釣魚島領土主權紛爭 |
黃志瑾 |
法學評論 |
3 |
我國臺灣地區“國際空間”法律模式初探 |
||||
張 磊 |
法學 |
8 |
加強對黃巖島有效控制的國際法依據 |
||||
1 |
西南政法大學 |
3 |
1 |
楊永紅 |
法學評論 |
2 |
論保護責任對利比亞之適用 |
周 江 |
現代法學 |
3 |
論武裝沖突法中的區分原則 |
||||
郭冬梅 |
現代法學 |
3 |
《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履行的環境法解釋與方案選擇 |
||||
4 |
北京大學法學院 |
2 |
2 |
龔刃韌 |
中國社會科學 |
8 |
“9·11事件”后美國政府的酷刑政策及其影響 |
賴駿楠 |
法學家 |
5 |
十九世紀國際法學中的中國敘述 |
||||
4 |
吉林大學法學院 |
2 |
2 |
何志鵬 |
政法論壇 |
1 |
國際社會契約:法治世界的原點架構 |
何志鵬 |
法商研究 |
5 |
大國政治中的正義謎題 |
||||
4 |
海南大學法學院 |
2 |
2 |
鄒立剛 |
中國法學 |
6 |
論國家對專屬經濟區內外國平時軍事活動的規制權 |
王秀衛 |
中國法學 |
6 |
我國海洋爭端解決的法律思考 |
||||
4 |
中山大學法學院 |
2 |
2 |
黃 瑤 |
法學研究 |
3 |
從使用武力法看保護的責任理論 |
黃 瑤 |
法學 |
12 |
國際海洋劃界司法實踐的新動向 |
||||
4 |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 |
2 |
2 |
曲 波 |
中國法學 |
6 |
南海周邊有關國家在南沙群島的策略及我國對策建議 |
李志文 |
法商研究 |
6 |
船舶溫室氣體減排國際立法的新發展及其啟示 |
||||
4 |
浙江師范大學法政學院 |
2 |
2 |
吳 卡 |
法學家 |
1 |
條約演化解釋方法的最新實踐及其反思 |
梁開銀 |
法學 |
5 |
對現代條約本質的再認識 |
||||
4 |
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 |
2 |
2 |
古祖雪 |
中國社會科學 |
2 |
國際造法:基本原則及其對國際法的意義 |
宋 杰 |
法商研究 |
6 |
國際法院參與下的國際司法干涉 |
||||
4 |
武漢大學法學院 |
2 |
1 |
楊澤偉 |
法律科學 |
5 |
國際社會的民主和法治價值與保護性干預 |
楊澤偉 |
法學評論 |
5 |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主要缺陷及其完善 |
||||
4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2 |
1 |
江 河 |
法商研究 |
4 |
法外國家的游離與規制 |
江 河 |
法學 |
9 |
國際公民社會視域下國家外交的合法性解讀 |
||||
4 |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 |
2 |
─ |
謝新勝 |
環球法律評論 |
3 |
國際海底沉船文物打撈爭議的解決路徑 |
李慶明 |
環球法律評論 |
6 |
國家豁免與訴諸法院之權利 |
||||
14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
1 |
1 |
朱文奇 |
中國法學 |
4 |
中國與北非中東變局中的國際法 |
14 |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政策與法律研究所 |
1 |
1 |
黃碩琳 |
中國法學 |
6 |
漁權即是海權 |
14 |
中國政法大學 |
1 |
─ |
何海嵐 |
政法論壇 |
1 |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實施問題研究 |
14 |
北京師范大學刑科院 |
1 |
1 |
黃 風 |
比較法研究 |
3 |
|
14 |
深圳大學法學院 |
1 |
1 |
董立坤 |
政法論壇 |
6 |
香港特區法院對涉及國家豁免行為的案件無管轄權 |
14 |
河南大學法學院 |
1 |
1 |
陳亞蕓 |
現代法學 |
6 |
EU和WTO預防原則解釋和適用比較研究 |
14 |
西北政法大學 |
1 |
─ |
張 翔 |
法律科學 |
6 |
海洋的“公物”屬性與海域用益物權的制度構建 |
14 |
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 |
1 |
1 |
郭曰君 |
比較法研究 |
6 |
普遍定期審查機制與締約國報告制度的動態關聯考察 |
14 |
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 |
1 |
1 |
盛紅生 |
法律科學 |
1 |
論國際人權法對國際刑法的影響 |
14 |
山東科技大學文法學院 |
1 |
1 |
劉明明 |
法學評論 |
4 |
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碳排放空間的公平分配 |
14 |
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 |
1 |
1 |
張衛彬 |
現代法學 |
3 |
國際法院解決領土爭端中的關鍵日期問題 |
14 |
巢湖學院經濟管理與法學學院 |
1 |
1 |
趙 洲 |
法律科學 |
4 |
在國內武裝沖突中履行“保護的責任”的規范依據及其適用 |
14 |
中共中央黨校 |
1 |
1 |
王軍敏 |
政法論壇 |
4 |
國際法中的關鍵日期 |
14 |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 |
1 |
1 |
賈 宇 |
中國法學 |
6 |
南海問題的國際法理 |
14 |
上海市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
1 |
1 |
金永明 |
中國法學 |
6 |
中國南海斷續線的性質及線內水域的法律地位 |
14 |
重慶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
1 |
1 |
李玉雪 |
政法論壇 |
2 |
二戰流失文物回歸爭端解決的最新進展及其法律評析 |
14 |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法學院 |
1 |
1 |
陳一峰 |
法學家 |
5 |
不干涉原則作為習慣國際法之證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