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科總體評價
2009年-2011年,15種CLSCI法學核心期刊共發表國際法學論文373篇(國際公法122篇,國際私法113篇,國際經濟法138篇),占論文總數4273篇的8.73%,次于民法學(17%),法理學(14%),刑法學(13%),經濟法學(11%),位居第五位。其中,在三大權威期刊共發表論文27篇(國際公法10篇,國際私法7篇,國際經濟法10篇),占總數525篇的5.14%。整體上看,2009-2011年間國際法學整體發展情況良好、穩中有升。
國際法學論文占CLSCI論文總數的百分比
國際法學論文占三大權威期刊論文總數的百分比
從各年的情況來看,2009年在15種CLSCI法學核心期刊共發表國際法學論文131篇,占總數1406的9.32%(國際公法47篇,國際私法44篇,國際經濟法40篇);
2010年在15種CLSCI法學核心期刊共發表國際法學論文129篇(國際公法38篇,國際私法36篇,國際經濟法55篇),占論文總數1432的9.01%;
2011年在15種CLSCI法學核心期刊共發表國際法學論文113篇(國際公法37篇,國際私法33篇,國際經濟法43篇),占論文總數1435的7.87%。與2009年和2010年相比,在論文總數上略有下降。
總體來看,2009-2011年間國際法學研究呈現如下特點:
1.國際法基礎理論研究受到重視,熱點問題研究能貼近國家重大立法、實踐需要
2009-2011年間,CLSCI中有關國際公法基本理論問題研究的論文逾30篇,占比達到25%以上,說明思辨性的研究漸為學界所重,國際公法學科的整體理論厚度在加強。國際公法具體問題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國際組織、國際人權法和海洋法三大領域,相關論文近60篇,占比達到50%左右。國際環境法研究作為新的“富礦區”,開始吸引越來越多學者的目光。
2009-2011年間,國際私法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國國際私法的立法問題以及《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實施問題的探討,說明中國國際私法的研究密切關注我國國際私法的立法以及立法完善等相關問題,國際私法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在加強。國際私法具體問題的研究相對集中于國際民事訴訟、國際商事仲裁等領域,這與我國對民事訴訟法與仲裁法的修法工作有密切關聯。
2009-2011年間,國際投資和WTO仍舊是國際經濟法研究的重點,CLSCI中的相關論文近60篇,占比近50%。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論文中有關爭端解決的為數不少,似成國際投資和WTO研究中一個話題熱度較高的區域。此外,由于2009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持續延燒,如何加強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現行國際金融體系成為眾多學者關注的研究課題。
2.國際法研究在立足傳統實證方法的基礎上,又呈現出重視案例分析、重視跨學科研究的趨勢
分析2009-2011年在CLSCI上發表的國際法論文,可以看到實證研究仍占據多數,這說明實證方法依然是學者們的傳統研究工具。有所不同的是,這些實證研究有精細化的趨向,表現為論文選題更小更具體,推衍論證更為細密嚴謹。
無論是國際公法、國際私法,還是國際經濟法研究,從具體案例入手進行分析歸納,進而展開更大話題討論的論文都有明顯的增加,這反映出案例分析方法日益受到學者們的重視。從這些論文的質量看,學者們對案例分析方法的運用也較前更熟練。
另外,學科之間的對話進一步增多,這一趨勢在國際公法的研究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例如,多篇論文都是不同學科交叉研究的成果,其中包括國際法與國際政治學科的結合、國際法與歷史學的結合、國際法與經濟學的結合、國際法與國學的結合等等。
3.學科自信增強,國際法研究的自主創新意識上升
相對于歐美國家,中國的國際法研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處于跟隨狀態。而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崛起,隨著中國國際法學者國際視野的擴展和學術能力的提高,中國國際法學界的學科自信明顯增強,國際法研究的自主創新意識也在上升。在2009-2011年間的CLSCI論文中,多篇有分量的論文都提出中國國際法理論話語的構建問題,其中包括曾令良“中國國際法學話語體系的當代構建”、徐崇利“建構國際法之法理學”、何志鵬“中國國際法研究反思”等。可以預想,這一話題將會牽動更多中國學者的研究熱情和學術雄心。
表一:2009到2011年國際法學在15種CLSCI發表論文情況統計表
年份
論文數(篇)
15種CISCI論文總數(篇)
百分比
2009
131
1406
9.32%
2010
129
1432
9.01%
2011
113
1435
7.87%
表二:2009到2011國際法學在三大權威期刊發表論文情況統計表
年份 |
論文數(篇) |
三大權威期刊論文總數(篇) |
百分比 |
2009 |
10 |
173 |
5.78% |
2010 |
10 |
180 |
5.56% |
2011 |
7 |
172 |
4.07% |
(二)研究隊伍總體評價
2009-2011年,高產作者榜(三年發表4篇以上論文)中,國際法學科的作者共有15人。情況統計如下:
作者 |
論文總數 |
三大權威期刊數 |
年齡段(歲) |
宋曉 |
10 |
4 |
36-40 |
何志鵬 |
10 |
0 |
36-40 |
徐崇利 |
8 |
0 |
46-50 |
龔刃韌 |
5 |
0 |
56-60 |
郭玉軍 |
5 |
0 |
46-50 |
曾令良 |
4 |
2 |
56-60 |
鄧烈 |
4 |
2 |
41-45 |
余勁松 |
4 |
1 |
56-60 |
劉筍 |
4 |
1 |
41-45 |
蔡從燕 |
4 |
1 |
36-40 |
張春良 |
4 |
0 |
36-40 |
張新軍 |
4 |
0 |
36-40 |
趙秀文 |
4 |
0 |
61-65 |
陳衛佐 |
4 |
0 |
41-45 |
黃志雄 |
4 |
0 |
36-40 |
從2009年到2011年在CLSCI高產發表論文的學者年齡來看,國際法學界基本上形成了以中青年學者為主體的高產作者群體。50歲以上的學者有4人,占26.7%。以宋曉、何志鵬、蔡從燕、黃志雄、張春良是40歲以下研究者新生力量的優秀代表,其中更以宋曉發表論文共計10篇,在三大權威期刊上發表4篇,無論是發表總數還是權威期刊數都居第一,展現了青年學者旺盛的學術熱情和不凡的研究實力。
(三)法學院校排名分析
2009-2011年,CLSCI國際公法學論文共來自43家單位,排名前十的單位依次為:
名次
單位
篇數(09、10、11年)
三大核心期刊篇數
1
武漢大學法學院
16(4+8+4)
2
2
廈門大學法學院
11(6+1+4)
1
3
吉林大學法學院
10(5+3+2)
0
4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7(5+2+0)
2
5
中國政法大學
7(2+2+3)
0
6
清華大學法學院
6(2+1+3)
2
7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5(1+3+1)
0
8
華東政法大學
5(2+2+1)
0
9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
4(2+1+1)
1
10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
4(1+3+0)
1
國際私法學論文共來自41家單位,排名前十的單位依次為:
名次
單位
篇數(09、10、11年)
三大核心期刊篇數
1
武漢大學法學院
13(6+3+4)
0
2
中國政法大學
8(3+1+4)
0
3
南京大學法學院
8(2+3+3)
3
4
復旦大學法學院
7(2+3+2)
0
5
西南政法大學
6(1+3+2)
1
6
廈門大學法學院
6(3+0+3)
0
7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5(4+1+0)
0
8
清華大學法學院
5(1+3+1)
0
9
華東政法大學
5(1+2+2)
0
10
西北政法大學
5(2+2+1)
0
國際經濟法學論文共來自57家單位,排名前十的單位依次為:
名次
單位
篇數(09、10、11年)
三大核心期刊篇數
1
武漢大學法學院
14(4+6+4)
0
2
廈門大學法學院
13(2+7+4)
0
3
西南政法大學
9(3+5+1)
0
4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8(3+1+4)
1
5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
6(0+3+3)
0
6
南開大學法學院
5(3+2+0)
0
7
南京大學法學院
5(1+1+3)
1
8
復旦大學法學院
5(1+3+1)
0
9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
3(2+1+0)
1
10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3(0+1+2)
1
根據上述三表,我們做出以下分析:
1.武漢大學在國際法領域內學科整體優勢明顯,廈門大學緊隨其后
武漢大學法學院在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三個方向上的CLSCI論文數都居第一,總篇數達到46篇,特別是國際公法(16篇)和國際私法(13篇)的論文數領先第二位的院校差不多一個量級,學科整體優勢明顯。不過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缺少三大核心期刊論文,且在本校期刊《法學評論》中的自刊率偏高,其中的隱憂值得注意。
廈門大學法學院CLSCI論文總篇數達到30篇。在國際經濟法方向上,廈門大學法學院地位鞏固,與武漢大學法學院難分伯仲。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其國際公法學在近幾年發展同樣迅猛,以11篇CLSCI論文高居第二。
2. 在傳統政法院校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地位有所上升,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發展穩定,西北政法大學需要雄起。
從2009-2011年的CLSCI數據來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共有19篇論文(國際公法7、國際私法4、國際經濟法8),其中三大核心期刊論文有4篇。論文總數和三大核心期刊數均在廈門大學之后,列第三位,且在本校刊物《法商研究》中的自刊率較低(26%)。
中國政法大學共有17篇論文(國際公法7、國際私法8、國際經濟法2),無三大核心期刊論文。在本校期刊《政法論壇》和《比較法研究》中的自刊率較高,為65%。國際經濟法的研究動力有些不足。
西南政法大學共有15篇論文(國際公法0、國際私法6、國際經濟法9),有1篇三大核心期刊論文。在本校期刊《現代法學》中的自刊率較低,為33%。國際公法研究明顯成為其短板。
華東政法大學共有13篇論文(國際公法5、國際私法5、國際經濟法3),無三大核心期刊論文。在本校期刊《法學》中的自刊率較高,為54%。
西南政法大學共有10篇論文(國際公法3、國際私法5、國際經濟法2),無三大核心期刊論文。在本校期刊《法律科學》中的自刊率較高,為60%。除國際私法的研究尚屬穩定外,國際公法和國際經濟法都明顯有待加強。
3. 復旦大學法學院、南京大學法學院實力不俗,成績令人驚艷
復旦大學共有15篇論文(國際公法3、國際私法7、國際經濟法5),無三大核心期刊論文,所有論文都在校外期刊發表,自刊率為0。
南京大學共有13篇論文(國際公法0、國際私法8、國際經濟法5),三大核心期刊論文有4篇。所有論文都在校外期刊發表,自刊率為0。國際公法存在不足,若有改善,其地位還可提升。
4. 北京大學法學院令人遺憾
北京大學法學院的國際法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曾長期領軍全國。然而從2009-1011年的CLSCI數據來看,北京大學法學院總共只有6篇論文(國際公法3、國際私法0、國際經濟法3),無三大權威期刊論文,在國際法學科的三個方向上,無一進入前十,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