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刑法學2009-2011年CLSCI論文數據分析
發布日期:2012-07-09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佚名

(一)學科總體評價

2009-2011年,15CLSCI法學核心期刊共發表刑法學論文552篇,占論文總數4273篇的12.92%。僅次于民法學和法理學,位居第三。其中,發表在三大權威期刊上的論文共計74篇,占總數525篇的14.10%。從各項指標來看,2009-2011年刑法學整體發展情況良好。


刑法學論文占CLSCI論文總數比例


刑法學2009-2011年CLSCI論文數據分析

刑法學論文占三大權威期刊論文總數比例



刑法學2009-2011年CLSCI論文數據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度15CLSCI法學核心期刊共發表刑法學論文198篇,占論文總數1435篇的13.80%,自統計開始的2009年以來,首次超過了法理學,躍居第二。其中發表在三大權威期刊上的論文共計23篇,占總數172篇的13.37%。與2010年度刑法學論文發表情況相比,在論文總數上有明顯上升,在三大權威期刊論文發表數上有小幅下降。



刑法學2009-2011年CLSCI論文數據分析




總體來看,2009-2011年刑法學研究呈現出如下特點:

(1)理論的內力和立法的外力共同影響研究熱點形成。

一方面,刑法學是規范科學,對理論自恰的追求永遠是刑法學發展的內生動力。2009-2011年,犯罪構成、客觀歸責、行為無價值論與結果無價值論等傳統熱點繼續升溫,刑法解釋方法和刑法解釋立場逐漸成為新的爭論焦點。另一方面,刑法理論研究緊跟刑事立法動向,《刑法修正案(八)》出臺前后,圍繞量刑、危險駕駛,有大批高質量的論文面世。

(2)刑法學各領域發展相對均衡。

我國刑法學研究一直以來存在重總論、輕分論,重犯罪論、輕刑罰論的現象。但是,就2009-2011CLSCI刑法學論文發表情況而言,這種研究偏向得到了一定改善。《刑法修正案(八)》對刑罰和刑罰的具體運用兩章做出了重要修改,再加上《關于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試行)》等重要司法解釋的出臺,刑罰改革、量刑規范化方面的研究一再升溫。同時,刑法分論的論文數量也有所增加,不乏有刑法學大家針對分論中的問題撰寫長篇論文。但是,犯罪學、刑事政策學方面的研究成果仍然較少。

(3)對熱點問題的研究漸趨理性和規范。

2009-2011這短短三年間,“風險刑法”經歷了從瞬間驟熱到整個理論界大反思的過程,強烈的自省意識反映出刑法學作為一門學科自身發展的成熟。對李昌奎案、藥家鑫案、習水嫖宿幼女案、天價過路費案等熱點案件的討論,也不再局限于具體個案的定性,逐漸開始轉向個案背后隱藏的法規范自身的問題,乃至整個司法制度的內在問題。

(二)研究隊伍總體評價

2009-2011CLSCI刑法學論文共涉及高產作者(發表4篇以上論文)30人。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合作作者,本報告僅統計第一作者。


作者

論文總數

三大權威期刊篇數

年齡段(歲)

陳興良

24

6

51-55

張明楷

19

7

51-55

趙秉志

14

3

56-60





劉艷紅

13

4

41-45

姜濤

11

0

36-40

周光權

9

2

41-45

高銘暄

8

1

60歲以上

劉明祥

8

2

51-55

劉憲權

8

2

56-60

勞東燕

8

1

36-40

陳璇

6

2

35歲以下

杜宇

6

2

36-40

付立慶

6

1

36-40

歐陽本祺

6

1

36-40

石經海6041-45

周詳

5

1

36-40

車浩

5

2

35歲以下

汪明亮

5

1

41-45

齊文遠

5

0

56-60

黃風

5

0

51-55

楊興培

5

0

51-55

周少華

5

0

41-45

張智輝

4

2

56-60

馮亞東

4

2

56-60

黎宏

4

1

46-50

時延安

4

1

36-40

王利榮

4

1

51-55

王良順

4

0

46-50

翟中東

4

0

46-50


20092011CLSCI刑法學高產作者年齡段分布


刑法學2009-2011年CLSCI論文數據分析


   2009-2011CLSCI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的作者構成來看,刑法學界不僅陣容強大,而且研究隊伍結構合理。在中年一代刑法學大家大放異彩的同時,并沒有擠占青年一代學者的發展空間,從側面反映出刑法學學科自身發展的成熟。從高產作者的年齡階段分析,高銘暄等老一輩刑法學家筆耕不輟,依然活躍在研究的第一線,為后輩學者樹立典范。陳興良、張明楷、趙秉志、劉明祥、劉憲權、齊文遠等出生于50年代中后期的中年學者,展現出驚人的創作力,是當今中國刑法學的中流砥柱。盡管學術興趣、研究方法迥異,當仁不讓的學術使命感是這一輩學者的共有特質。黎宏、周光權、劉艷紅、勞東燕、歐陽本祺等中青年學者碩果累累,構成刑法學研究的中堅力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青年一代刑法學者迅速成長。付立慶、陳璇、車浩、杜宇、周詳、姜濤這6位出生于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的青年才俊,每人發文5篇以上,并且大多都有1-2篇三大權威,在高產作家的第二梯隊占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保持這種勢頭發展下去,必將成為支撐未來中國刑法學發展的棟梁。



2009-2011CLSCI論文作者單位分布



刑法學2009-2011年CLSCI論文數據分析



2009-2011年發表的CLSCI刑法學論文中,來自實務部門的共有26篇,涉及18家單位,涵蓋人大、政法委、法院、檢察院、監獄、律師事務所等多個領域,占論文作者單位分布的16.07%。這表明實務部門已經成為刑法學研究的重要力量。

(三)法學院校排名分析

2009-2011CLSCI刑法學論文作者共來自112家單位,排名前十的單位依次為:


名次

單位

篇數

三大期刊篇數

作者

1

清華大學法學院

55

14

張明楷(19)、周光權(9)、勞東燕(8)、黎宏(4)、車浩(4)、緱澤昆(2)、錢葉六(2)、姚詩、李強、楊延軍、程巖、丁慧敏、周嘯天、黃繼坤

2

北京大學法學院

45

10

陳興良(24)、梁根林(3)、白建軍(3)、蔡桂生(3)、王新(3)、儲槐植(2)、彭冰(2)、朱蘇力、王世洲、車浩、焦旭鵬、常磊

3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及刑科院)

40

3

趙秉志(14)、黃風(5)、高銘暄(3)、王志祥(3)、王秀梅(2)、蔣娜(2)、李希慧、王俊平、陰建峰、袁彬、張遠煌、王昭振、陳雷、趙合理、邢馨宇、張磊、鄒佳銘

4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37

9

劉明祥(8)、付立慶(6)、高銘暄(5)、時延安(4)、田宏杰(3)、謝望原(2)、馮軍、肖中華、王瑩、葉旺春、郭莉、李蕊佚、郭文龍、曹菲、李樣舉

5

華東政法大學

35

2

劉憲權(8)、楊興培(5)、孫萬懷(3)、李翔(3)、薛進展(2)、張勇(2)、王玉玨(2)、毛玲玲(2)、何萍、鄭偉、俞小海、王恩海、吳允鋒、陳和華、郭海清

6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34

3

齊文遠(5)、周詳(5)、王良順(4)、蘇彩霞(3)、童德華(3)、徐立(3)、夏勇(2)、程紅(2)、簡基松(2)、張克文、郭澤強、董邦俊、王安異、魏漢濤

7

中國政法大學

24

4

蘇青(2)、曲新久、王牧、薛瑞麟、楊高峰、羅翔、李芳曉、方鵬、李懷勝

8

東南大學法學院

23

5

劉艷紅(13)、歐陽本祺(6)、周少華(2)、楊志瓊、梁云寶

8

西南政法大學

23

2

石經海(6)、王利榮(4)、陳偉(3)、梅傳強(2)、袁林(2)、高維儉、邵棟豪、付子堂、趙興洪、高巍、吳常青

8

武漢大學法學院

23

0

林亞剛(3)、何榮功(3)、王明輝(2)、莫洪憲、康均心、皮勇、陳家林、葉小琴、陳璇、張羽、彭文華、肖志鋒、王耀忠、余磊、趙俊、梁小平、雷山漫、陳金林


根據該表,我們做出以下幾點分析。

(1)整體表現優異,個人表現突出,法學院校實力懸殊明顯。

從法學院校整體情況來看,2009-2011CLSCI刑法學論文發表前十強單位共發表論文339篇,占552篇總數的61.41%;在三大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52篇,占74篇總數的70.27%。從個人情況來看,名列高產作者前五強的陳興良、張明楷、趙秉志、劉艷紅5位教授,共發表論文84篇,僅這5人發表的論文就占到了總數的15.22%。在2009-2011CLSCI各學科高產作者排名中,前一、二、四、五、六名都被刑法學者占據。綜合這些數據,2009-2011年刑法學研究的整體特征可以概括為:整體表現優異,個人表現突出,法學院校實力懸殊明顯。

(2)清華大學法學院獨占鰲頭。

2011年清華大學法學院在CLSCI核心期刊上發表刑法學論文19篇,其中三大權威3篇,連續三年蟬聯CLSCI論文發表數、三大權威期刊論文發表數兩項第一,最終以總數55篇、三大權威14篇的傲人成績雄居榜首。清華刑法的專職教師只有張明楷、黎宏、周光權、勞東燕4人,但其中3位都進入了高產作者前十強,戰力之精非其他院校可及。值得注意的是,在這55篇論文中,有15篇出自清華的博士生或博士后之手,學生發文比例明顯高于位居前列的其他幾家單位,可見高質量的研究生培養是打造超一流法學院的重要一環。

(3)北京大學法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及刑科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各領風騷。

北京大學法學院以總數45篇、三大權威10篇的成績位居第二,其中有一半要歸于陳興良教授驚人的創作力,梁根林、白建軍等知名學者也均有斬獲。難能可貴的是,所發表的論文涵蓋了刑法學各主要領域,雖然以規范刑法學為主,但也不乏有國際刑法、犯罪學方面的文章,反映出北大刑法學科發展的成熟。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及刑科院)以40篇的成績位居第三。北師大刑科院組建7年,形成了鮮明的學術特色,擁有全國最強的國際刑法研究團隊,發表的40篇論文也大多集中于國際刑法和刑罰(尤其是死刑)。團隊的整合效應是師大刑法的最大優勢。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以37篇的成績位居第四,在整體數量上未能進入三甲,但是這37篇中有9篇屬于三大權威期刊,維護了人大刑法作為老牌重鎮的尊嚴。縱然沒有一人包攬十幾、二十余篇的“豪舉”,但基本人人皆有收獲,發文數量相對平均,體現了人大刑法整體實力的均衡。值得一提的是,該院最近將陳璇這一極強的新人招至麾下,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

(4)華東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成果豐碩。

華東政法大學以35篇的好成績位列第五,在五大政法院校中拔了頭籌。但是所發表的35篇論文中,有25篇是刊載在自辦刊物《法學》上,在說服力上打了折扣。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以34篇的成績名列第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是五大政法院校中刑法學專職研究人員相對豐富的,取得這樣的成績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值得欣喜的是,發表2篇以上論文的作者均勻分布在老中青三代,體現了該校刑法學研究隊伍建設的合理。

(5)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實力雄厚,東南大學法學院異軍突起,武漢大學法學院重整旗鼓。

中國政法大學以24篇的成績名列第七,東南大學法學院、西南政法大學、武漢大學法學院以23篇的成績并列第八名,這四家法學院校在發表論文數量上相差無幾,但面臨的考驗卻是各不相同。

中國政法大學發表的24CLSCI核心,從人均發表論文數量來看,與法大刑法龐大的師資隊伍不成正比,在發掘現有研究力量的積極性上尚待努力。

東南刑法組建不久,在劉艷紅教授的帶領下發展迅速,以總數23篇、三大權威5的優異成績躋身前十強。雖然其中絕大部分要歸功于劉艷紅、歐陽本祺這兩位高產作者,但隨著東南大學不斷引進優秀人才,相信未來的發展會更均衡。

武漢大學法學院在經歷了嚴重的師資流失之后,昔日風光不再,23篇論文中有16篇是發表在自辦刊物上,而且三大權威期刊發表論文數為零。令人欣慰的是,近兩年武大法學院已經在嚴格控制“自發率”,2011年發表的7CLSCI論文中,僅有2篇是發表在自辦刊物上。研究力量的重組不是朝夕之事,期待武大刑法重振雄風。

西南政法大學同樣面臨師資力量流失的問題,但王利榮、石經海、陳偉等幾位學者的筆耕不輟,讓西政保住了十強的地位。該校近幾年又引進了不少青年才俊,未來的發展令人期待。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