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數 | 科研單位 | 年度(篇數) | 作者 | 刊物名稱 | 期數 | 文章標題 |
13 | 武漢大學法學院(及國際法研究所) | 2011(4) | 宋連斌 | 法學評論 | 1 | 我國涉外民商事裁判文書現存問題探討 |
于 穎 | 法學評論 | 2 |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42條評析 | |||
郭玉軍 | 政法論壇 | 3 |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中的婚姻家庭法律選擇規則 | |||
郭玉軍 | 清華法學 | 5 | 中國國際私法的立法反思及其完善 | |||
2010(3) | 董海洲 | 法學家 | 1 | 從“身份”到“場所” | ||
郭玉軍 | 法學評論 | 2 | 醫療事故損害賠償仲裁若干問題研究 | |||
曾令良 | 法學 | 8 | 從“中美出版物市場準入案”上訴機構裁決看條約解釋的新趨勢 | |||
2009(6) | 何其生 | 法學評論 | 1 | 奧林匹克宗旨與現代國際法理念 | ||
宋連斌 | 法學評論 | 3 | 我國仲裁機構民間化的制度困境 | |||
羅國強 | 法商研究 | 3 | 中國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國際法困境與出路 | |||
肖永平 | 法學評論 | 4 | 2008年北京奧運會仲裁案件述評 | |||
許慶坤 | 環球法律評論 | 4 | 美國沖突法中的最密切聯系原則新探 | |||
郭玉軍 | 法律科學 | 6 |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際人權保護研究 | |||
8 | 中國政法大學 | 2011(4) | 黃 進 | 政法論壇 | 3 | 中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的制定與完善 |
杜新麗 | 政法論壇 | 3 | 從住所、國籍到經常居所地 | |||
齊湘泉 | 比較法研究 | 5 | 國際商事爭議缺員仲裁合法性質疑 | |||
霍政欣 | 法商研究 | 6 | 涉外侵權之債的法律適用 | |||
2010(1) | 宣增益 | 比較法研究 | 5 | 論跨國侵權法律適用中的幾個新動向 | ||
2009(3) | 劉力 | 現代法學 | 2 | 涉外繼承案件專屬管轄考 | ||
張玲 | 政法論壇 | 2 | 歐盟跨界破產管轄權制度的創新與發展 | |||
黃進 | 政法論壇 | 4 | 國際民商事爭議解決機制的幾個重要問題 | |||
8 | 南京大學法學院 | 2011(3) | 宋 曉 | 中國法學 | 6 | 同一制與區別制的對立及解釋 |
焦 燕 | 環球法律評論 | 2 | 涉外民事訴訟的被告財產管轄權 | |||
宋 曉 | 法學評論 | 4 | 涉外債權轉讓法律適用的法解釋路徑 | |||
2010(3) | 宋曉 | 法學研究 | 5 | 程序法視野中沖突規則的適用模式 | ||
宋曉 | 環球法律評論 | 1 | 外國法:“事實”與“法律”之辨 | |||
宋曉 | 法學家 | 3 | 侵權沖突法一般規則之確立 | |||
2009(2) | 宋曉 | 法學研究 | 6 | 識別的對象與識別理論的展開 | ||
宋曉 | 法律科學 | 1 | 雙重可訴規則:進退之際 | |||
7 | 復旦大學法學院 | 2011(2) | 顏士鵬 | 法學評論 | 4 | 應對氣候變化森林碳匯國際法律機制的演進及其發展趨勢 |
梁 詠 | 法學評論 | 5 | 對南極地區的國際法展望與中國立場 | |||
2010(3) | 杜濤 | 清華法學 | 3 | 法律適用規則的強制性抑或選擇性 | ||
杜濤 | 比較法研究 | 6 | 漢考克的沖突法理論及其對韓德培的影響 | |||
陳力 | 法商研究 | 6 | ICC國際仲裁院在我國作成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 | |||
2009(2) | 杜濤 | 比較法研究 | 2 | 境外訴訟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沖突法問題 | ||
解正山 | 環球法律評論 | 6 | 論COMI在跨國破產國際管轄中的適用 | |||
6 | 西南政法大學 | 2011(2) | 徐 鵬 | 法學研究 | 1 | 外國法解釋模式研究 |
張春良 | 法商研究 | 1 | 涉外民事關系判定準則之優化 | |||
2010(3) | 周江 | 法律科學 | 1 | “沖突法理論”論綱 | ||
張春良 | 法律科學 | 4 | 沖突法的范式進化論 | |||
張春良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6 | 國際私法中反法律規避制度的功能評析 | |||
2009(1) | 楊永紅 | 法學家 | 3 | 分散的權力:從MOX Plant案析國際法庭管轄權之沖突 | ||
6 | 廈門大學法學院 | 2011(3) | 蔡從燕 | 法律科學 | 1 | 論國際法的財產權邏輯 |
蔡從燕 | 現代法學 | 1 | 國際投資仲裁的商事化與“去商事化” | |||
徐崇利 | 清華法學 | 6 | 法律規避制度可否缺位于中國沖突法 | |||
2009(3) | 于飛 | 法律科學 | 1 | 歐盟非合同義務法律適用統一化 | ||
陳洪杰 | 法學評論 | 2 | 歐盟關于民商事調解的2008/52/EC指令述評 | |||
吳一鳴 | 環球法律評論 | 2 | 國際訴訟競合之法律規則制模式:效益分析與選擇 | |||
5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 2010(1) | 趙秀文 | 法學 | 3 | 從相關案例看 ICC 仲裁院裁決在我國的承認與執行 |
2009(4) | 杜煥芳 | 法學家 | 2 | 論沖突法上的適應問題 | ||
趙秀文 | 法學家 | 4 | 從永寧公司案看公共政策作為我國法院拒絕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理由 | |||
趙秀文 | 法學 | 9 | 國際仲裁中的排除協議及其適用 | |||
趙秀文 | 政法論壇 | 6 | 中國仲裁市場對外開放研究 | |||
5 | 清華大學法學院 | 2011(1) | 陳衛佐 | 清華法學 | 2 | 中國國際私法立法的現代化 |
2010(3) | 陳衛佐 | 環球法律評論 | 2 | 歐共體國際私法的最新發展 | ||
陳衛佐 | 清華法學 | 3 |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的立法思考 | |||
陳東 | 比較法研究 | 6 | 論職務犯罪偵查中的刑事司法協助 | |||
2009(1) | 陳衛佐 | 清華法學 | 4 | 論準據法與“適當準據法” | ||
5 | 華東政法大學 | 2011(2) | 劉曉紅 | 法學 | 12 | 海峽兩岸沖裁裁決相互認可與執行制度之檢視與修正 |
林燕萍 | 法學 | 12 | 海峽兩岸涉外侵權法律適用規則之比較 | |||
2010(2) | 袁發強 | 法學 | 2 | 我國區際民商事司法協助“安排”的缺陷與完善 | ||
林燕萍 | 法學 | 10 | 沖突規范在競爭法域外適用中的作用及特點 | |||
2009(1) | 李偉芳 | 法學評論 | 3 | 論條約中環境損害賠償范圍的確定 | ||
5 | 西北政法大學 | 2011(1) | 崔相龍 | 法律科學 | 5 | 論連結點的孤立與矯正 |
2010(2) | 孫尚鴻 | 法律科學 | 1 | 涉網知識產權案件管轄權的確定 | ||
王瀚 | 法律科學 | 6 | 國際航空產品責任法律問題研究 | |||
2009(2) | 孫尚鴻 | 法學評論 | 4 | 涉網侵權案件管轄權的確定 | ||
孫尚鴻 | 比較法研究 | 5 | 試析歐盟《布魯塞爾民商事管轄權規則》有關涉網知識產權案件管轄權問題的實踐 | |||
4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2010(1) | 劉仁山 | 中國法學 | 5 | 國際民商事判決承認與執行中的司法禮讓原則 |
2009(3) | 何艷 | 法商研究 | 1 | 知識產權國際私法保護規則的新發展 | ||
徐偉功 | 法學 | 11 | 中國國際私法的立法形式的選擇 | |||
徐偉功 | 環球法律評論 | 6 | 論自由裁量主義在沖突法中的滲透 | |||
3 |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 | 2011(1) | 肖 芳 | 法學家 | 6 | 國際投資仲裁裁決在中國的承認與執行 |
2009(2) | 王克玉 | 政法論壇 | 1 | 外國判決承認與執行視角下的正當法律程序探析 | ||
王克玉 | 比較法研究 | 3 | “布魯塞爾體系”和“海牙公約體系”下的正當程序比較研究 | |||
3 |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 | 2010(2) | 顧維遐 | 比較法研究 | 1 | 《紐約公約》下的公共政策解讀 |
張憲初 | 比較法研究 | 3 | 澳門對中國民商事區際司法協助發展的貢獻及其特色 | |||
2009(1) | 顧維遐 | 法學家 | 4 | 香港與內地仲裁裁決司法審查制度的借鑒和融合 | ||
2 |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 | 2010(2) | 謝新勝 | 環球法律評論 | 4 | 條約與互惠缺失時中國判決的域外執行 |
謝新勝 | 法商研究 | 5 | 國際商事仲裁裁決撤銷制度“廢棄論”之批判 | |||
2 | 吉林大學法學院 | 2011(1) | 田洪鋆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1 | 國際私法中規則和標準之爭的經濟學分析 |
2010(1) | 李洪祥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6 | 中國內地與香港互相認可離婚判決的困境與解決模式選擇 | ||
2 | 深圳大學法學院 | 2011(1) | 韓 平 | 法學評論 | 3 | 《紐約公約》第5條第1款第5項的適用問題研究 |
2009(1) | 黃亞英 | 法律科學 | 2 | 論《紐約公約》與仲裁協議的法律適用 | ||
2 | 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 | 2011(1) | 郭 鵬 | 法學評論 | 5 | 信息網絡傳播權涉外侵權的中國法院管轄權分析 |
2010(1) | 徐錦堂 | 法學評論 | 1 | 論域外法查明的“意志責任說” | ||
2 | 哈爾濱工業大學法學院 | 2010(1) | 孫珺 | 法學評論 | 5 | 歐盟《關于民商事取證合作第1206/2001號條例》的法律分析 |
2009(1) | 朱莉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6 | 論沖突法上的個人法律選擇權 | ||
2 |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 | 2011(1) | 馬明飛 | 法學評論 | 3 |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適用的困境與出路 |
2009(1) | 初北平 | 環球法律評論 | 1 | 船舶碰撞責任條款下保險人責任之確定 | ||
2 |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 | 2011(1) | 丁偉 | 政法論壇 | 3 |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與“其他法律”相互關系辨析 |
2009(1) | 丁偉 | 政法論壇 | 2 | 國際商事仲裁中適用司法解釋的悖論性現象透析 | ||
1 |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 | 2010(1) | 王冠璽 | 法學研究 | 3 | 兩岸民事判決的認可與執行問題研究 |
1 | 四川大學法學院 | 2011(1) | 王曉媛 | 環球法律評論 | 4 | 美國涉外侵權沖突法的最新發展 |
1 |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 | 2010(1) | 邢鋼 | 比較法研究 | 2 | 美國與歐洲公司設立制度的法律沖突問題比較研究 |
1 |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 | 2010(1) | 徐冬根 | 清華法學 | 3 | 國際私法上的特征性給付方法:規則還是原則 |
1 |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 | 2009(1) | 顧婷 | 法學 | 6 | 國際法院判決在美國國內法院的效力分析 |
1 | 山東大學法學院 | 2011(1) | 許慶坤 | 法學評論 | 4 | 美國侵權沖突法立法的最新進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
1 | 南開大學法學院 | 2009(1) | 胡緒雨 | 法學評論 | 5 | 國際海上貨物承運人責任基礎立法中的目的論 |
1 | 中南大學法學院 | 2010(1) | 劉益燈 | 法學評論 | 6 | 論網絡消費者保護的國際私法方法 |
1 | 暨南大學法學院 | 2010(1) | 李健男 | 現代法學 | 4 | 論后金融危機時代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組織機制 |
1 | 廣州大學法學院 | 2009(1) | 向明華 | 現代法學 | 1 | 錯誤扣船歸責比較研究 |
1 | 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 | 2011(1) | 羅楚湘 | 法學評論 | 6 | 我國大陸民商事仲裁裁決在臺灣地區承認和執行的若干問題 |
1 | 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 | 2009(1) | 張家勇 | 法學研究 | 3 | 承運人對第三人貨物的留置權 |
1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政法學院 | 2009(1) | 王 娟 | 法學評論 | 6 | 關于我國引入禁訴令制度的思考 |
1 | 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 | 2011(1) | 李建忠 | 法學評論 | 6 | 革新與融合:巴托魯斯的沖突法理論述評 |
1 | 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 | 2009(1) | 王葆蒔 | 法學評論 | 6 | 論我國涉外審判中“專家意見”制度的完善 |
1 | 廣東海洋大學法學院 | 2009(1) | 李良才 | 法學 | 8 | 跨國金融機構破產案件的管轄權選擇 |
1 | 汕頭大學法學院 | 2009(1) | 李廣輝 | 法律科學 | 2 | 我國區際法院判決承認與執行制度之比較 |
1 | 廣東商學院法學院 | 2010(1) | 馬永梅 | 政法論壇 | 5 | 外國法院判決承認與執行中的公共秩序 |
1 | 外交學院 | 2011(1) | 許軍珂 | 法學家 | 5 | 論消費者保護的法律選擇模式 |
1 | 外交部條約法律司 | 2009(1) | 田立曉 | 政法論壇 | 3 | 海牙國際私法會議及其公約的發展趨勢 |
1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 | 2010(1) | 楊利雅 | 政法論壇 | 2 | 立法管轄權對沖突法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