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數 |
科研單位 |
作者 |
刊物名稱 |
期數 |
文章標題 |
4 |
武漢大學法學院 (及國際法研究所) |
曾令良 |
中國社會科學 |
2 |
中國國際法學話語體系的當代構建 |
鄭 雷 |
法學家 |
1 |
論中國對專屬經濟區內他國軍事活動的法律立場 |
||
曾令良 |
法商研究 |
2 |
聯合國在推動國際法治建設中的作用 |
||
潘德勇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4 |
論國際法的正當性 |
||
4 |
廈門大學法學院 |
劉志云 |
現代法學 |
2 |
全球化背景下國際法律制度的互動分析 |
徐崇利 |
法商研究 |
4 |
人道主義干涉:道德與政治“合法婚姻”的產兒? |
||
蔡從燕 |
法學家 |
4 |
聯合國履行R2P的責任性質 |
||
陳 安 |
現代法學 |
6 |
“黃禍”論的本源、本質及其最新霸權“變種” |
||
3 |
清華大學法學院 |
張新軍 |
中國法學 |
3 |
國際法上的爭端和釣魚諸島問題 |
鞠成偉 |
環球法律評論 |
1 |
儒家思想對世界新人權理論的貢獻 |
||
張新軍 |
中外法學 |
6 |
中國周邊海域爭端處理的程序和實體問題 |
||
3 |
中國政法大學 |
林燦鈴 |
比較法研究 |
2 |
國際環境法實施機制探析 |
張 偉 |
比較法研究 |
2 |
合作抑或批評 |
||
覃華平 |
比較法研究 |
6 |
歐盟航空減排交易體制(EU ETS)探析 |
||
2 |
北京大學法學院 |
賴駿楠 |
法律科學 |
2 |
“萬國公法”譯詞研究 |
龔刃韌 |
中外法學 |
6 |
論人權條約的保留 |
||
2 |
吉林大學法學院 |
何志鵬 |
法商研究 |
4 |
從強權入侵到多元善治 |
何志鵬 |
法學評論 |
4 |
反思國際刑法上的有罪不罰 |
||
2 |
復旦大學法學院 |
馬忠法 |
法學家 |
5 |
論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技術轉讓法律制度完善 |
梁 詠 |
法學 |
12 |
歐盟碳減排的國際法規則 |
||
2 |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 |
龔向前 |
法學評論 |
1 |
傳染病控制與當代國際法變革的新趨勢 |
楊成銘 |
政法論壇 |
6 |
國家人權機構對國家行政機關關系研究 |
||
2 |
巢湖學院 |
趙 洲 |
法商研究 |
1 |
誘捕引渡的國際法分析 |
趙 洲 |
現代法學 |
4 |
國際法視野下核能風險的全球治理 |
||
1 |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 |
李 贊 |
環球法律評論 |
5 |
論國際組織高級職員的豁免 |
1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
朱文奇 |
法商研究 |
4 |
北約對利比亞采取軍事行動的合法性研究 |
1 |
華東政法大學 |
王 勇 |
現代法學 |
3 |
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條約性質研析 |
1 |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 |
胡加祥 |
環球法律評論 |
6 |
WTO語境下可用竭自然資源例外規則研究 |
1 |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 |
顧 婷 |
法學 |
10 |
安理會反恐“聰明制裁”之困境及其出路 |
1 |
中山大學法學院 |
黃 瑤 |
法學評論 |
6 |
論索馬里海盜的審判及處罰問題 |
1 |
新疆大學法學院 |
王林彬 |
法學評論 |
1 |
國際法內在“合法性”的經濟分析 |
1 |
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 |
單海玲 |
法商研究 |
5 |
我國境外公民保護機制的新思維 |
1 |
哈爾濱工業大學法學院 |
吳曉丹 |
政法論壇 |
2 |
軍事利用民用衛星的國際法問題 |
1 |
浙江師范大學法政學院 |
吳 卡 |
法商研究 |
2 |
中日沖之鳥爭議再認識 |
1 |
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 |
胡城軍 |
法學評論 |
5 |
論國際人道法在非國際武裝沖突中適用的幾個關鍵問題 |
1 |
香港大學法學院 |
陳弘毅 |
中外法學 |
1 |
公法與國際人權法的互動 |
1 |
赫爾辛基大學法學院 |
陳一峰 |
環球法律評論 |
3 |
國際法不禁止即為允許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