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數 |
科研單位 |
作者 |
刊物名稱 |
期數 |
文章標題 |
4 |
中國政法大學 |
黃 進 |
政法論壇 |
3 |
中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的制定與完善 |
杜新麗 |
政法論壇 |
3 |
從住所、國籍到經常居所地 |
||
齊湘泉 |
比較法研究 |
5 |
國際商事爭議缺員仲裁合法性質疑 |
||
霍政欣 |
法商研究 |
6 |
涉外侵權之債的法律適用 |
||
4 |
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 |
宋連斌 |
法學評論 |
1 |
我國涉外民商事裁判文書現存問題探討 |
于 穎 |
法學評論 |
2 |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42條評析 |
||
郭玉軍 |
政法論壇 |
3 |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中的婚姻家庭法律選擇規則 |
||
郭玉軍 |
清華法學 |
5 |
中國國際私法的立法反思及其完善 |
||
3 |
廈門大學法學院 |
蔡從燕 |
法律科學 |
1 |
論國際法的財產權邏輯 |
蔡從燕 |
現代法學 |
1 |
國際投資仲裁的商事化與“去商事化” |
||
徐崇利 |
清華法學 |
6 |
法律規避制度可否缺位于中國沖突法 |
||
3 |
南京大學法學院 |
宋 曉 |
中國法學 |
6 |
同一制與區別制的對立及解釋 |
焦 燕 |
環球法律評論 |
2 |
涉外民事訴訟的被告財產管轄權 |
||
宋 曉 |
法學評論 |
4 |
涉外債權轉讓法律適用的法解釋路徑 |
||
2 |
華東政法大學 |
劉曉紅 |
法學 |
12 |
海峽兩岸沖裁裁決相互認可與執行制度之檢視與修正 |
林燕萍 |
法學 |
12 |
海峽兩岸涉外侵權法律適用規則之比較 |
||
2 |
西南政法大學 |
徐 鵬 |
法學研究 |
1 |
外國法解釋模式研究 |
張春良 |
法商研究 |
1 |
涉外民事關系判定準則之優化 |
||
2 |
復旦大學法學院 |
顏士鵬 |
法學評論 |
4 |
應對氣候變化森林碳匯國際法律機制的演進及其發展趨勢 |
梁 詠 |
法學評論 |
5 |
對南極地區的國際法展望與中國立場 |
||
1 |
清華大學法學院 |
陳衛佐 |
清華法學 |
2 |
中國國際私法立法的現代化 |
1 |
吉林大學法學院 |
田洪鋆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1 |
國際私法中規則和標準之爭的經濟學分析 |
1 |
西北政法大學 |
崔相龍 |
法律科學 |
5 |
論連結點的孤立與矯正 |
1 |
四川大學法學院 |
王曉媛 |
環球法律評論 |
4 |
美國涉外侵權沖突法的最新發展 |
1 |
山東大學法學院 |
許慶坤 |
法學評論 |
4 |
美國侵權沖突法立法的最新進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
1 |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 |
肖 芳 |
法學家 |
6 |
國際投資仲裁裁決在中國的承認與執行 |
1 |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 |
馬明飛 |
法學評論 |
3 |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適用的困境與出路 |
1 |
深圳大學法學院 |
韓 平 |
法學評論 |
3 |
《紐約公約》第5條第1款第5項的適用問題研究 |
1 |
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 |
羅楚湘 |
法學評論 |
6 |
我國大陸民商事仲裁裁決在臺灣地區承認和執行的若干問題 |
1 |
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 |
李建忠 |
法學評論 |
6 |
革新與融合:巴托魯斯的沖突法理論述評 |
1 |
華南師范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
郭 鵬 |
法學評論 |
5 |
信息網絡傳播權涉外侵權的中國法院管轄權分析 |
1 |
外交學院 |
許軍珂 |
法學家 |
5 |
論消費者保護的法律選擇模式 |
1 |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 |
丁 偉 |
政法論壇 |
3 |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與“其他法律”相互關系辨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