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數 |
科研單位 |
作者 |
刊物名稱 |
期數 |
文章標題 |
6 |
中國政法大學 |
劉飛 |
中國法學 |
2 |
憲法解釋的規則綜合模式與結果取向 |
謝立斌 |
比較法研究 |
1 |
自由權的保護義務 |
||
趙宏 |
政法論壇 |
2 |
作為客觀價值的基本權利及其問題 |
||
趙宏 |
法學家 |
2 |
限制的限制 |
||
郭曉飛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3 |
說不出名字的歧視 |
||
張守東 |
法學 |
3 |
美國死刑制度的憲法法理及其未來 |
||
5 |
武漢大學法學院 |
江國華 |
中國法學 |
1 |
中國憲法學的研究范式與向度 |
秦前紅 |
現代法學 |
1 |
文本、目的和語境 |
||
梁成意 |
法學評論 |
1 |
憲法與民法之關系:誤解與正解 |
||
廖丹 |
法學評論 |
2 |
憲法中住宅概念之研究 |
||
汪習根 |
法律科學 |
3 |
論金融危機下發展權面臨的挑戰與出路 |
||
4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
韓大元 |
法學研究 |
3 |
法院、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憲法關系 |
王貴松 |
法商研究 |
2 |
我國優生法制的合憲性調整 |
||
王旭 |
中外法學 |
3 |
我國憲法實施中的商談機制 |
||
韓大元 |
法學評論 |
3 |
論人體器官移植中的自我決定權與國家義務 |
||
3 |
北京大學法學院 |
羅豪才 |
中國社會科學 |
3 |
人權法的失衡與平衡 |
張千帆 |
法學 |
1 |
中國憲政的路徑與局限 |
||
張千帆 |
中外法學 |
2 |
中國大學招生指標制度的合憲性分析 |
||
3 |
華東政法大學 |
童之偉 |
法學 |
1 |
關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之內容構成 |
童之偉 |
現代法學 |
1 |
信訪體制在中國憲法框架中的合理定位 |
||
姚岳絨 |
法學 |
6 |
中國憲法語境中不宜使用“不成文憲法” |
||
3 |
東南大學法學院 |
陳道英 |
法學評論 |
1 |
憲法慣例:法律與政治的結合 |
袁立 |
現代法學 |
1 |
公民基本權利野視下國家義務的邊界 |
||
汪進元 |
法商研究 |
3 |
論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政府采購 |
||
2 |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
孟濤 |
中國社會科學 |
2 |
中國非常法律的形成、現狀與未來 |
向燕 |
環球法律評論 |
1 |
搜查與隱私權保護 |
||
2 |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 |
孫展望 |
政法論壇 |
2 |
法律保留與立法保留關系辨析 |
何志遠 |
法學 |
3 |
一國兩制下法律體系延續原則的挑戰 |
||
2 |
山東大學法學院 |
李忠夏 |
法學研究 |
2 |
中國憲法學方法論反思 |
馬洪倫 |
現代法學 |
3 |
論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憲法解釋的創造性 |
||
2 |
廈門大學法學院 |
張薇薇 |
法學評論 |
1 |
“人權條款”:憲法未列舉權利的“安身之所” |
周剛志 |
法商研究 |
3 |
論部門法規范沖突的憲法調適 |
||
2 |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 |
李成 |
法學 |
1 |
我國就業中基因歧視的憲法問題 |
林彥 |
法學家 |
1 |
再論全國人民大學常委會的基本法律修改權 |
||
2 |
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 |
屠振宇 |
法商研究 |
1 |
財產申報制度中的隱私權保護 |
嚴海良 |
法律科學 |
2 |
全球結社革命的主權理論反思 |
||
2 |
蘇州大學法學院 |
黃學賢 |
法律科學 |
2 |
警察行政行為的司法控制探討 |
周永坤 |
法學 |
3 |
不成文憲法研究的幾個問題 |
||
2 |
湘潭大學法學院 |
歐愛民 |
法商研究 |
1 |
聚眾淫亂罪的合憲性分析 |
劉麗 |
法律科學 |
3 |
論西方福利法治國的成因 |
||
1 |
清華大學法學院 |
李瑋華 |
清華法學 |
3 |
簡論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對財產征用的規制 |
1 |
西北政法大學 |
王秀梅 |
法律科學 |
2 |
國際憲政思潮的興起與國際法“憲法化”趨勢 |
1 |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 |
陳征 |
中國法學 |
1 |
國家從事經濟活動的憲法界限 |
1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 |
侯猛 |
法商研究 |
1 |
政法傳統中的民主集中制 |
1 |
四川大學法學院 |
謝維雁 |
法商研究 |
2 |
憲法間接適用論”質疑 |
1 |
深圳大學法學院 |
左德起 |
法學評論 |
2 |
試論檢委會決定書的公開化 |
1 |
黑龍江大學法學院 |
魏建國 |
環球法律評論 |
1 |
民主與憲政關系的歷史檢視 |
1 |
河海大學法學院 |
韓軼 |
法學評論 |
3 |
從“民族認同”到“憲法認同” |
1 |
鄭州大學法學院 |
苗連營 |
法學評論 |
3 |
憲政建設的統合模式 |
1 |
青島大學法學院 |
門中敬 |
現代法學 |
3 |
平等權原則與寬容 |
1 |
煙臺大學法學院 |
房紹坤 |
法律科學 |
2 |
從財產權保障視角論我國的憲法財產權條款 |
1 |
揚州大學法學院 |
張清 |
法律科學 |
2 |
“淫穢”的憲法分析 |
1 |
暨南大學法學院 |
李健男 |
法學評論 |
3 |
論自然人流動制度的困境及出路 |
1 |
華僑大學法學院 |
陳斯彬 |
法學 |
4 |
人大代表不適合參與糾紛解決 |
1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
柳建龍 |
清華法學 |
1 |
合憲性解釋原則的本相與爭論 |
1 |
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
杜強強 |
法學研究 |
1 |
基本權利的規范領域和保護程度 |
1 |
浙江工業大學法學院 |
陳利強 |
法律科學 |
2 |
美國貿易政策制定的憲政體制論 |
1 |
廣東商學院 |
杜承銘 |
法學評論 |
2 |
論基本權利之國家義務 |
1 |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
錢寧峰 |
法學 |
6 |
當前憲法制史研究三大范式的反思 |
(以上數據由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搜集整理,轉載務必標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