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法史學科2010年CLSCI論文數據分析
發布日期:2011-04-28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佚名

法史學科2010CLSCI論文數據分析

(一)學科總體評價

2010年,法史學科在15CLSCI法學期刊共發表論文87篇,占論文總篇數1431篇的約6.08%,相較2009年略有上升,次于民法學、法理學、刑法學、經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和大國際法學,位居第七。其中,在三大權威期刊共發表論文9篇,占總數180篇的5%,比2009年少一篇。總體上看,作為傳統法學學科之一,法史學科基本上處于平穩發展階段。

法史學科2010年CLSCI論文數據分析

從基本面來看,2010年法史學研究呈現如下特點:

第一,中法史研究依舊保持強勢。在2010年法史學87篇論文中,中法史的論文有74篇,約占85%,對中西法律制度和文化進行比較研究的論文有5篇,純粹研究外國法制史的論文只有8篇。與2009年相比,盡管中法史的論文數量下降了5篇,但在整個法史學科中仍居強勢,地位顯赫。

法史學科2010年CLSCI論文數據分析

第二,明清法制及從整體上研究傳統法文化依然是法史學者研究的高產領域,法史學界研究清末民初憲政轉型的熱度有所下降。2010年,有16篇是對明清法制的研究,與2009年持平;有15篇論文是對中國傳統法文化的整體研究,比2009年多一篇;研究清末民初法制及法律思想的有14篇,比2009年下降了7篇。相比這些高產領域,研究先秦法制及法制思想的只有7篇,比2009年多1篇,其中有4篇研究先秦儒家思想,而在2009年,則沒有一篇研究先秦儒家思想。

第三,法律史研究對象趨于多樣化。除法典、司法文牘、檔案、出土文獻等傳統的研究資料外,2010年法律史研究的對象更趨多樣化,不僅包括戲劇[1]、小說等文學作品,還包括訟費賬單[2]、契約中的吉祥語等。從某種程度上說,文字和器物確實承載著一個時期的文化和觀念,都能或多或少映照出一個時期法律文化的碎片。但要想將這些碎片加以整合或進行準確的分析,恐怕不僅需要方法和資料上的創新,更需要深厚的法史學功底。對于法史學界研究資料的新奇化、多樣化,也有學者提出了反思,認為傳統資料(法典、正史、方志、司法文書等)和文學作品資料在價值上有差別,不應輕易以文學作品的內容否定根據前者得出的結論[3]

總體來看,法史學科在2010年精彩紛呈、好文不斷。

(二)研究隊伍總體評價

評價法史學研究隊伍之前,整理者首先要向仙逝不久的法史學家曾憲義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并深切緬懷他為法史學科、為法學界、為中國教育界作出的卓越貢獻!

201015CLSCI來源期刊發表的法史學論文共涉及83位作者(含合作作者),其中發表2篇以上的作者有7位,分別是:范忠信(3篇)、徐忠明(3篇)、張中秋(3篇)、李秀清(2篇)、方瀟(2篇)、李紅海(2篇)、李啟成(2篇)、汪雄濤(2篇)。在這些高產作者中,既有中青年法學家,如范忠信、徐忠明、張中秋、李秀清、方瀟;也有青年法史學新秀李紅海、李啟成、汪雄濤。

2010年發表CLSCI論文2篇以上的作者名單(共8人)

作者

2010年篇數

2009年篇數

出生年份

范忠信

3

1

1959

徐忠明

3

0

1960

張中秋

3

1

1962

李秀清

2

0

1966

方瀟

2

2

1968

李紅海

2

1

1973

李啟成

2

1

1974

汪雄濤

2

2

1979

綜合20092010年情況來看,法史學研究隊伍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老一輩名家依舊筆耕不輟,令人尊敬。已年逾80歲高齡的張晉藩教授,在2009年發表了2CLSCI論文,2010年又發表了1篇,2011年年初再發表1篇,真可謂“寶刀不老”!俞榮根教授已年過六旬,但也是連續兩年各發表1CLSCI論文。實際上,老一輩名家的學術創作遠不止此,如含其他刊物,2010年,張晉藩教授共發表3篇,俞榮根教授發表9篇,如此等等。所謂“老將出馬,一個頂倆”,某種程度上,對老一輩名家而言,創作就是貢獻!

2、中青年學者的表現整體向好,但波動較大。2010年,排名前三位的作者均為50歲左右的中青年法學家,但與2009年綜合對照后可以發現,這三位作者在2009年均不屬于高產作者。同樣, 2009年發表3CLSCI論文的中青年學者里贊教授,在2010年卻遭遇“小年”,顆粒無收,或許是來年方可報春歸吧。

值得關注的是,武樹臣教授在2010年發表了4篇“尋找”系列,尋找最初的禮、刑、律、獨角獸,分別發表在《法律科學》、《當代法學》、《法學雜志》、《河北法學》,無奈有3家刊物不屬于CLSCI來源期刊,只能排名偏后。徐忠明教授在2010年發表了8篇,馬小紅教授也發表了5篇,但基于同樣原因,排名未能更進一步。

3、青年才俊異軍突起,積極尋求發展。2009年和2010年中,發表CLSCI“最給力”的青年才俊無疑是汪雄濤,作為79年出生、博士畢業不過2年的青年學者,每年都發表2CLSCI,而且2011年又已經發了1篇,獨立支撐起云南大學法學院法律史學科進入法學院校前十名,真可以說是“后生可畏”!表現穩定、連續兩年均有“入賬”的還有李紅海、李啟成、聶鑫、鄧建鵬、閔冬芳等一批70后青年才俊。

(三)法學院校排名分析

2010CLSCI法史學論文作者共來自50家單位。有13家單位發表論文2篇以上。排名依次為:

名次

單位

總篇數

權威期刊篇數

作者名單

1

中國政法大學

11

1

張晉藩、張中秋(3篇)、閔冬芳、徐世虹、王銀宏、李雪梅、張德美、鄒亞莎、樂斌

2

華東政法大學

5

李秀清(2篇)、冷霞、魏瓊、陳頤

2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5

范忠信(2篇)、屈永華、黃曉平、李棟

4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

4

1

郭義貴、李紅海(2篇)、俞江

4

北京大學法學院

4

武樹臣、李啟成(2篇)、章永樂

6

中山大學法學院

3

1

徐忠明(3篇)

6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

3

1

方瀟(2篇)、艾永明(合作)、郭寅楓(合作)

6

吉林大學法學院

3

馮學偉、呂麗、張伯晉

9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2

葉秋華(合作)、趙曉耕(合作)、黃宗智

9

清華大學法學院

2

聶鑫、周偉

9

武漢大學法學院

2

陳勝強、陳曉楓(合作)、孟令戰(合作)

9

西南政法大學

2

俞榮根(合作)、段曉彥(合作)、楊添翼

9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法學院

2

明輝、羅昶(合作)、高其才(合作)

9

云南大學法學院

2

汪雄濤(2篇)

上述13家單位共發表了50篇論文,占2010年法史學科論文總數87篇的57.47%。根據該表及2009年排名情況可以做出以下初步分析:

第一,強者恒強,法大為大。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在15CLSCI來源期刊上發表了11篇法史學論文,不僅連續兩年蟬聯法史學院校排名第一,而且兩年均遙遙領先于其他法學院校,可謂強者恒強!足可見當初教育部將人文社科法律史學重點研究基地設在法大名副其實。相較2009年,盡管法大在總篇數上少發表了一篇,但張中秋教授一人發表3篇,與范忠信、徐忠明兩位學者并列個人排名三甲,也填補了去年的遺憾。

第二,華東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重振雄風,中山大學法學院表現差強人意。華東政法大學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一向是法律史研究的重鎮,均產生了不少法律史名家,2010年,這兩所院校均以5篇的好成績并列第二,一掃2009年被排名至10名開外的不利局面。但是,值得關注的是,范忠信教授離開中南后,2011年的中南法律史學科排名不知是否會受到影響?中山大學法學院2009年僅以1篇排在10名開外,2010年卻僅靠徐忠明教授一個學者就排到了第六。但是,只有一個人在戰斗的法學院往往是不穩定的。

第三,一些新生代院校在向上崛起,一些老牌院校表現難稱滿意。首先說向上崛起,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和北航法學院作為新生代,不僅連續兩年法律史排名進入前十,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更上層樓,從第8躍居第4。然而,就2010年而言,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西北政法大學等一些老牌法律史研究重鎮表現難稱滿意,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雖賴2CLSCI位居第9,但其中一篇系60院慶紀念論文,另一篇則出自并非法律史學科教研室的黃宗智,表現難說滿意。西北政法大學遭遇“流年”不利,盡管2009年排名靠前,但2010年卻沒有一篇CLSCI論文。武漢大學盡管連續兩年都排名進入前十,但這兩年的法律史論文均發表在自家刊物上。有向上崛起,就有向下沉淪,豈不聞“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上述統計可能存在一定偶然性,有缺漏之處,歡迎指正!

(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整理分析,轉載務必注明出處)



[1] 鄧建鵬:《也論冤案是如何產生的:對<錯斬崔寧><竇娥冤>的再解析》,《法學評論》2010年第5期。

[2] 鄭小春:《從徽州訟費賬單看清代基層司法的陋規與潛規則》,《法商研究》2010年第2期。

[3] 李啟成:《文學作品、司法文書與法史學研究:以審理妄冒為婚案件為中心的研究》,《政法論壇》2010年第2期。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