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各地域法學研究水平的整體推進,在區域內形成既競爭又合作的良性機制,同時也為了及時反映各地法學研究的產出,我們在對以個人、法學院為單位進行核心科研評價之后,再以省市為單位做了統計排名。
根據統計數據,2010年我國省域核心法學成果可以分為7個檔次:
第一檔:北京市457篇
第二檔:上海市171篇,湖北省166篇
第三檔:江蘇省100篇,重慶市85篇
第四檔:廣東省59篇,浙江省50篇,福建省49篇,吉林省46篇
第五檔:湖南省39篇,四川省37篇,山東省33篇,陜西省31篇
第六檔:河南省15篇,江西省14篇,遼寧省13篇。
第七檔:1—10篇的其他省份
從各省域在2010年的表現看,可以說:
1. 我國法學力量的格局可以說形成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一個中心”為北京市。2010年,北京市的核心論文總量為457篇,占15種“中國法學核心評價來源期刊”(CLSCI)上所發表的1431篇論文的31%,近1/3。盡管比2009年的489篇、占全年總數1406篇的35%有所下降,但其權威數從67篇增加到75篇,占了總數180篇的42%?梢灶A料,北京市可謂一騎絕塵、英雄寂寞的地位難以撼動。這樣的境況如果要改變,不知會等到“多少年以后”;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那時候肯定“世界早已沒有我”。我們所能期望的是,北京市的總量和所占的比例將來有所下降,換來滿園春色、萬箭齊發。
“兩個基本點”為上海市和湖北省。2010年,該兩省市仍然旗鼓相當,不差上下。前者的得分點較多,一類得分點依次為華政、交大、復旦,二類得分點為上財、上海政法、上海社科院。后者的得分點較少,只有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華中科技大。2009年,湖北省166篇,上海155篇。2010年,湖北省仍然為166篇,但上海市以171篇,比2009年增加了16篇,躍居第2名。這足以說明一個道理:法學研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然,在這里仍然要說的,武漢大學法學院在其《法學評論》發表了47篇,這顯然是一個巨大的“貢獻”!但是,實事求是地講,即便如此,湖北省作為中國的法學研究中心之一,還處在并很有可能長期處在前三甲的位置。只不過,我們的良苦用心是,希望《法學評論》能拿出更多的版面留給外校的作者,以提升整個湖北省核心論文的含金量和說服力。
2. 江蘇省和重慶市2010年的名次維持不變,都在前五強之列,但是發揮潛力的空間并不相同。
江蘇省擁有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蘇州大學三支傳統強隊,這是江蘇人民的驕傲。但我們必須注意到一支新軍正在脫穎而出,那就是東南大學,2010年該單位為江蘇省貢獻了13篇。江蘇省這幾支隊伍的共同特點,就是年輕、有實力、有激情。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江蘇省的明天會更好!
2010年重慶市的核心論文數從73篇增加到85篇,進一步縮小了與第四名的差距。但是,重慶市必須改變過于依賴西南政法大學的狀況(占85%),否則單兵作戰的西政您究竟累不累?
3. 一些擁有曾經輝煌的法學名校的省份還在第四、五檔次苦苦努力。
吉林大學法學院、山東大學法學院都有非常燦爛的歷史。但是由于地域等不利因素,近些年來在科研上有些吃緊。2010年,吉林大學在數量上幾乎原地踏步。山東大學法學院在加強了領導班子建設后,對外引進人才,對內挖掘人才,2010年從11篇激增到20篇,增加幅度將近100%!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這個成績是在山大并沒有一種CLSCI的情況下取得的。或許,徐顯明校長會對年輕、實干的齊延平院長給一個較高的分數了。
多少年來,西北政法大學的科研成績似乎與其地位并不相符。盡管其屬于司法部原來隸屬的5所政法院校之一,為我國法學法律人才的培養、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建設做出了很重大的貢獻,但或許由于非常知足幸福的心態以及因為地理因素和至今沒有法學博士點而導致留不住人才進不來人才,西法大在科研上厚積薄發的好日子、我們所期盼的春天遲遲沒有到來。在此,我們衷心希望通過西法大早日設立法學博士點而不是通過遷都,讓國人不僅僅是“夢回唐朝”。
4. 浙江、福建攜手共進,廣東、湖南、河南等省的潛力無窮。
浙江省和福建省在2010年的表現都可圈可點。兩省2010年的核心論文數分別為50、49篇,而2009年則為38、39篇,可謂是密不可分的好兄弟。相形之下,浙江省的增長得益于浙大、浙江工商大、浙師大、杭師大、浙工大、寧波大學等全面進步,而福建省的增長則完全歸功于廈門大學的神勇?紤]到浙大法學院已經走出了管理層風波,可以斷言,浙江省的核心科研總量會進一步走高。
“大哥,你好嗎?”這首歌曾經從廣東流行全國。廣東省擁有中山大學、廣東商學院、深圳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州大學等法學研究具有一定實力和影響力的高校,但其目前的成果量與廣東省包括深圳市在中國的政治、經濟地位相差甚遠。大哥大哥,你好嗎?湖南省、河南省是盛產著名法學家的搖籃。從高?,前者有湘潭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后者也有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等。因此,目前的成績也還不能說讓兩省的人民滿意。
5. 一馬當先、多點開花是一個省法學研究能否走強的關鍵。
除了北京屬于萬馬奔騰之外,其他列強之所以名列前茅,均由于:一是有領頭羊;二是得分點較多。而未來的競爭很有可能跟得分點的多少密切相關。因此,我們非?春媚切┯卸嗨▽W院校作為第二梯隊的省市。
2009/2010年各省市核心論文數排名比較
名次 |
省域 |
2010年論文數 |
2009年論文數(名次) |
1 |
北京市 |
457 |
489(1) |
2 |
上海市 |
171 |
155(3) |
3 |
湖北省 |
166 |
166(2) |
4 |
江蘇省 |
100 |
97(4) |
5 |
重慶市 |
85 |
73(5) |
6 |
廣東省 |
59 |
55(6) |
7 |
浙江省 |
50 |
38(11) |
8 |
福建省 |
49 |
39(10) |
9 |
吉林省 |
46 |
50(7) |
10 |
湖南省 |
39 |
34(12) |
11 |
四川省 |
37 |
39(9) |
12 |
山東省 |
33 |
18(14) |
13 |
陜西省 |
31 |
43(8) |
14 |
河南省 |
15 |
19(13) |
15 |
江西省 |
14 |
9(18) |
16 |
遼寧省 |
13 |
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