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科總體評價
2010年度,15種CLSCI法學期刊共發表刑法學論文176篇,占論文總數1431篇的12.3%,僅次于民法學和法理學,位居第三。其中,發表在三大權威期刊上的論文共計27篇,占總數180篇的15.0%。從各項指標來看,2010年度刑法學論文發表情況與2009年的情況基本持平,權威期刊論文發表數有小幅度增長。
具體來說,2010年度刑法學研究呈現如下特點。
第一,聚焦刑事立法和司法的基本問題。與2009年度相比較,2010年的刑法學論文更注重對立法和司法的一些基本問題的研究。其中,犯罪構成仍然是該年度討論的熱點,整體上討論我國犯罪構成或者介紹國外犯罪成立條件的論文就有10篇,除此以外還有大量論文選擇具體的犯罪構成要件作為研究對象。尤為突出的是,刑法解釋在2010年度顯然成為刑法學者普遍關心的焦點,直接討論實質解釋和形式解釋的論文多達9篇,《中國法學》還專門為此組織過一期專題研討。相對而言,2010年度討論實踐中影響較大的案件的論文較少。
第二,刑法學各領域均衡發展。2010年CLSCI共發表了刑法學論文176篇,結構日趨合理。一方面,就狹義上的刑法學研究而言,刑法總論大約116篇,刑法分論大約44篇。刑法總論的論文分布情況大致為,概述29篇、犯罪論47篇、刑事責任論4篇、刑罰論36篇。與2009年度相比,概論、犯罪論方面的比例有小幅度下降,刑罰論的論文數量上升較快,刑事責任論方面的論文變化不大。另一方面,犯罪學、刑事政策等廣義的刑事法學科在2010年有了較大的發展,分別發表了4篇和5篇,這無疑是一個可喜的現象。
第三,交叉學科研究現象尤其突出。從2010年CLSCI論文發表情況來看,“刑事和解”等橫跨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等學科的問題仍然是學者們關注的熱點。趙秉志教授繼續在區際刑法領域辛勤耕耘,深入討論了內地與香港特區間刑事訴訟轉移制度的構建。清華大學法學院勞東燕博士在2010年度共發表論文3篇,其中2篇都致力于討論刑事推定這一傳統上屬于刑事訴訟法學科的問題。
第四,研究方法更為多元化。方法多元是2010年刑法學論文表現出來的一大特色。除了傳統的法解釋學、比較法學等方法以外,許多作者紛紛采用了法社會學、法經濟學等研究方法。其中,北京大學法學院白建軍教授在三大權威期刊都發表了一篇論文,且均采用實證研究方法。戴昕在《中國社會科學》上發表的論文也借用了法律經濟學威懾理論的框架,對“賠償減刑”的可行性、積極價值和潛在問題做出了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隊伍總體評價
2010年CLSCI刑法學論文共涉及作者140人,發表2篇以上論文的作者共28人,基本與2009年的情況持平。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合作作者,本報告僅統計第一作者。
姓名 | 論文總數(篇) | 三大權威期刊論文數(篇) | 年齡段(歲) |
陳興良 | 6 | 2 | 50-55 |
張明楷 | 6 | 2 | 50-55 |
趙秉志 | 5 | 1 | 50-55 |
高銘暄 | 4 | 0 | 60歲以上 |
周光權 | 4 | 2 | 40-45 |
劉艷紅 | 4 | 1 | 40-45 |
石經海 | 4 | 0 | 40-45 |
姜 濤 | 4 | 0 | 35歲以下 |
白建軍 | 3 | 3 | 55-60 |
劉憲權 | 3 | 1 | 55-60 |
勞東燕 | 3 | 0 | 35-40 |
杜 宇 | 3 | 1 | 35歲以下 |
劉明祥 | 2 | 1 | 50-55 |
嚴 勵 | 2 | 1 | 55-60 |
柳忠衛 | 2 | 1 | 45-50 |
時延安 | 2 | 0 | 35-40 |
王良順 | 2 | 0 | 45-50 |
車 浩 | 2 | 1 | 35歲以下 |
王 鋼 | 2 | 1 | 35歲以下 |
蔡桂生 | 2 | 0 | 35歲以下 |
陳 偉 | 2 | 0 | 35歲以下 |
李 翔 | 2 | 0 | 35歲以下 |
歐陽本祺 | 2 | 0 | 35-40 |
彭文華 | 2 | 0 | 35-40 |
王飛躍 | 2 | 0 | 40-45 |
王文華 | 2 | 0 | 40-45 |
蔣 娜 | 2 | 0 | 35歲以下 |
根據上表繪制出2010年CLSCI刑法學論文高產作者年齡分布圖,由此可以做出以下幾點初步分析。
第一、高產作者結構合理,人員較為穩定。如果以五年作為統計標準,可以發現2010年CLSCI刑法學論文高產作者年齡分布較為均勻,各個年齡段都涌現出一些高產作者。按照同樣的統計標準,2009年刑法學論文高產作者共計29人,13人出現在2010年的名單中,分別是高銘暄、陳興良、張明楷、趙秉志、劉明祥、劉憲權、周光權、劉艷紅、勞東燕、車浩、王良順、歐陽本祺。無論是從人數還是年齡分布,都可以看出刑法學研究的隊伍較為穩定。
第二、刑法學大家成績突出,是刑法學研究的主力軍。高銘暄等前輩筆耕不輟,積極參與相關理論和實踐熱點問題的討論。在論文總數排名前四名的法學院校中,陳興良、張明楷、趙秉志、劉明祥、白建軍等五位中年法學家共發表論文22篇,占總數12.5%;在三大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9篇,占總數的33.3%。
第三,35歲以下作者異軍突起,成為刑法學研究的生力軍。該年齡段2010年度高產作者包括杜宇、車浩、姜濤、王鋼、蔡桂生、陳偉、李翔、蔣娜,多達8人,占總人數28人的28.6%。由此足以說明,刑法學青年才俊倍出,學科發展后勁十足。
與此同時,2010年度CLSCI刑法學論文作者來自實務部門的共有9篇,占論文作者單位分布的17%左右,具體涉及人大、政法委、檢察院、司法行政和律師事務所等多個部門,其中核心期刊2篇,各項指標與2009年相比具有小幅度上升,由此進一步表明實務部門已經成為刑法學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法學院校排名分析
2010年度CLSCI刑法學論文作者共來自53家單位,排名前十的單位依次為:
名次 | 單位 | 篇數 | 權威期刊篇數 | 作者 |
1 | 清華大學法學院 | 19 | 6 | 張明楷(6)、周光權(4)、勞東燕(3)、車浩(2)、姚詩、緱澤昆、李強、楊延軍 |
2 |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 (及刑科院) | 15 | 1 | 趙秉志(5)、高銘暄(2)、蔣娜(2)、張遠煌、李希慧、黃風、陰建峰、王振昭、張磊 |
3 | 北京大學法學院 | 13 | 5 | 陳興良(6)、白建軍(3)、蔡桂生(2)、梁根林、王新 |
4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 12 | 1 | 高銘暄(2)、劉明祥(2)、時延安(2)、肖中華、田宏杰、李蕊佚、付立慶、郭莉、郭文龍 |
5 | 華東政法大學 | 11 | 1 | 劉憲權(3)、李翔(2)、俞小海、孫萬懷、孫劍明、楊興培、張勇、王恩海 |
5 | 西南政法大學 | 11 | 0 | 石經海(4)、陳偉(2)、付子堂、高維儉、高巍、邵棟豪、吳常青 |
7 | 武漢大學法學院 | 9 | 0 | 何榮功、王明輝、王耀忠、余磊、趙俊、林亞剛、康均心、梁小平、雷山漫 |
8 | 中國政法大學 | 7 | 3 | 王牧、羅翔 |
8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 | 7 | 1 | 王良順(2)、齊文遠、周詳、徐立、王安異、程紅 |
8 | 東南大學法學院 | 7 | 1 | 劉艷紅(4)、歐陽本祺(2)、周少華 |
根據該表,我們可以做出以下幾點分析。
第一,整體表現優秀,個人表現突出
2009年度躋身CLSCI刑法學論文發表前十強單位最少應發表論文5篇,2010年要求7篇。2010年度,前十強單位共發表論文111篇,占176篇總數的63.07%;三大權威期刊論文共計19篇,占27篇總數的70.37%。綜合這些數據,可見2010年刑法學研究整體表現優秀。
張明楷教授和陳興良教授在2009年位居各法學科研單位高產作者的首席和次席(www.kuxuegou.com/html/fxpd/2236.shtml)之后,2010年均發表了6篇論文,并列2010年CLSCI各學科高產作者的榜首(/html/fxpd/4279.shtml)。趙秉志教授、于志剛教授師徒二人均發表了5篇論文,位居各學科高產作者前列。白建軍教授2010年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上均發表了論文,實在令人稱嘆。在其他科研單位中,個人表現突出的現象也不勝枚舉。
第二,清華大學法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及刑科院)、北京大學法學院穩居前三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表現穩定。
2010年度,清華大學法學院在CLSCI刊物上發表論文19篇,蟬聯第一名。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及刑科院)發表了15篇,名次由2009年的第三名上升至第2名。北京大學法學院發表了13篇,由2009年的第2名下降了一個名次。總的來看,連年穩居前三甲充分說明這三家科研單位在刑法學研究中的領軍地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2010年在CLSCI上發表刑法學論文12篇,名列第四,論文數量和名次都與去年持平。
第三、華東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等政法院穩居前列,西北政法大學實力雄厚
五大政法院校也基本上延續了2009年的強勢態勢。華東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繼2009年度再次進入前十強。其中,華東政法大學和西南政法大學均以11篇的成績并列第五名,比去年都有所進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名次有所下降,西北政法大學更是出乎意料地僅名列第16名。不過,從論文發表的數量來看,兩校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一兩年名次的變化并不能說明太多的問題,或許這只是學術成果大小年的差異而已。
第四,東南大學法學院異軍突起,復旦大學法學院、江蘇大學法學院、山東大學法學院、上海政法學院等喜獲豐收。
東南大學法學院2010年刑法學研究成果尤其矚目,共發表了7篇論文,其中權威期刊1篇,躍居第十名。從其作者來看,劉艷紅、歐陽本祺連續兩年都位居高產作者的行列,周少華教授的引進使得該院刑法學研究如虎添翼。此外,復旦大學法學院、江蘇大學法學院、山東大學法學院和上海政法學院盡管沒有進入前十強,但在2010年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復旦大學法學院發表論文4篇,其他三家分別發表3篇論文,已經成為刑法學研究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相關鏈接:
刑法學2009年度核心論文排名分析:/html/xjdt/27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