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 計 說 明
為了讓廣大法學界同仁了解我國各法學科研單位在不同學科的研究狀況對比,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決定:根據學科分類的不同,對2009年度重要法學期刊所發表的論文進行統計并予以發布。以后我部將繼續發布年中、年度相關統計數據。
由于該項工作任務繁重,因此我們僅選取了《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法商研究》、《政法論壇》、《中外法學》、《法律科學》、《現代法學》、《法學》、《法學評論》、《法制與社會發展》、《環球法律評論》、《法學家》、《比較法研究》、《清華法學》等共15種刊物。有鑒于此,我們所發布信息未必能全面、準確地反映某科研單位在具體學科上的研究實力。
該項工作涵蓋法理學、法律史學、憲法學、行政法學、刑法學、民法學、商法學、經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國際公法學、國際私法學和國際經濟法學等13門學科。我們本著對各科研單位客觀、負責的態度進行認真統計,然其結果難免存在瑕疵,望讀者不吝指正。
現發布2009年度各科研單位發表憲法學論文數的統計表格,我們將于近期先后發布其他學科的統計結果,敬請關注。
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
2009年各科研單位發表 憲法學 論文數統計(111篇) |
|||||
篇數 |
單位 |
作者 |
刊物名稱 |
期數 |
文章標題 |
9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
韓大元 |
中國法學 |
6 |
基本權利概念在中國的起源與演變 |
許崇德 |
法學 |
10 |
論我國的憲法監督 |
||
韓大元 |
法學 |
3 |
以《憲法》第 126 條為基礎尋求憲法適用的共識 |
||
韓大元 |
政法論壇 |
3 |
論日本明治憲法對《欽定憲法大綱》的影響 |
||
胡錦光 |
法學 |
4 |
齊案“批復”并非解釋憲法最高人民法院不應廢止 |
||
曲相霏 |
法學 |
11 |
部屬高校“地方化”與受教育權平等 |
||
曲相霏 |
環球法律評論 |
6 |
胎兒的憲法地位 |
||
鄭磊 |
現代法學 |
1 |
憲法審查的窮盡法律救濟原則 |
||
王書成 |
法學 |
2 |
論社會經濟活動規制之合憲性推定 |
||
7 |
北京大學法學院 |
張千帆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6 |
中國憲政文化與制度建構的反思 |
張千帆 |
法學 |
4 |
我國法院是否可以釋憲 |
||
張千帆 |
環球法律評論 |
1 |
司法審查與民主 |
||
張千帆 楊世建 |
法學 |
11 |
高校招生與受教育機會平等 |
||
強世功 |
清華法學 |
5 |
司法主權之爭 |
||
翟小波 |
中外法學 |
1 |
自由主義民主之反思 |
||
李忠夏 |
法學家 |
5 |
憲法學的教義化 |
||
6 |
武漢大學法學院 |
周葉中 |
法學評論 |
2 |
論海峽兩岸和平協議的性質 |
周葉中 祝捷 |
法學評論 |
4 |
《海峽兩岸和平協議》(建議稿) |
||
秦前紅 |
法學 |
4 |
廢止齊案“批復”之舉值得 嘉許 |
||
秦前紅 |
法學評論 |
3 |
人民監督員制度在我國憲政框架下的性質定位 |
||
莊漢 |
法學評論 |
5 |
我國社會保險立法的憲法分析 |
||
程關松 |
法律科學 |
4 |
憲法失序與對行政權剩余的規制 |
||
5 |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
翟國強 |
法學研究 |
3 |
違憲判決的形態 |
趙建文 |
法學研究 |
6 |
人民自決權與國家領土完整的關系 |
||
莫紀宏 |
法學 |
4 |
應當高度關注“基本權利”的保障義務 |
||
陳欣新 |
環球法律評論 |
1 |
表達自由的法律涵義 |
||
劉小妹 |
政法論壇 |
6 |
中國近代憲政的文化基點:儒家群己觀 |
||
5 |
清華大學法學院 |
王振民 |
中國法學 |
5 |
關于民主與憲政關系的再思考 |
何海波 |
清華法學 |
6 |
多數主義的法院: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司法審查的性質 |
||
程潔 |
法學 |
1 |
香港憲制發展與行政主導體制 |
||
程潔 |
環球法律評論 |
1 |
美國言論自由的限度 |
||
聶鑫 |
法律科學 |
4 |
憲法社會權及其司法救濟 |
||
5 |
西南政法大學 |
王恒 |
政法論壇 |
6 |
施米特對總統制的貢獻 |
溫澤彬 |
現代法學 |
6 |
論公共財政監督與控制 |
||
張力 |
法商研究 |
6 |
廣義財產觀下的人格權及其憲法性回歸 |
||
唐忠民 |
法學 |
4 |
憲法保障公民自由的規定法院應可以適用 |
||
徐以祥 |
比較法研究 |
6 |
耶里內克的公法權利思想 |
||
5 |
廈門大學法學院 |
朱福惠 |
法學 |
3 |
理性看待最高人民法院對齊玉苓案“批復”的廢止 |
劉連泰 |
法商研究 |
3 |
將征收的不動產用于商業開發是否違憲 |
||
劉連泰 |
現代法學 |
3 |
憲法上征收規范的效力是否及于征稅:一個比較法的觀察 |
||
鐘付和 |
現代法學 |
4 |
憲政式制衡還是多邊化制度下的均衡? |
||
宋方青 |
法學 |
12 |
地方立法中公眾參與的困境與出路 |
||
5 |
四川大學法學院 |
謝維雁 |
中國法學 |
6 |
論合憲性解釋不是憲法的司法適用方式 |
周偉 |
法學 |
4 |
法院適用憲法是中國憲法保障制度的重要特點 |
||
謝維雁 |
法商研究 |
2 |
論我國復合型憲法訴訟制度的構建 |
||
謝維雁 |
現代法學 |
1 |
中國憲法訴訟存在論 |
||
喻中 |
法商研究 |
5 |
變遷與比較:憲法文本描繪的人 |
||
4 |
華東政法大學 |
童之偉 |
中國法學 |
6 |
為什么終審不終? |
劉松山 |
中國法學 |
4 |
國家立法三十年的回顧與展望 |
||
童之偉 |
法學 |
12 |
順應時勢變遷更新人大制度理念 |
||
劉松山 |
法學 |
2 |
人民法院的審判依據為什么不能是憲法 |
||
3 |
西北政法大學 |
董和平 |
法學 |
3 |
廢止齊案“批復”是憲法適用的理性回歸 |
董和平 |
法律科學 |
3 |
民生關懷:中國憲政改革的現實基礎 |
||
虞平 |
法學 |
3 |
呼喚符合中國國情的合憲審查制度 |
||
3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
馬嶺 |
法學 |
4 |
齊玉苓案“批復”廢止“理由”析 |
馬嶺 |
法律科學 |
5 |
利益不是權利 |
||
柳建龍 |
法學家 |
1 |
憲法修正案的合憲性審查:以印度為中心 |
||
3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劉茂林 |
中國法學 |
4 |
憲法秩序作為中國憲法學范疇的證成及其意義 |
戚建剛 |
環球法律評論 |
4 |
反恐背景下美國司法審查之新理論 |
||
張紅 |
比較法研究 |
4 |
民事裁判中的憲法適用 |
||
3 |
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 |
賀日開 |
法律科學 |
5 |
修憲權正當程序控制論 |
季金華 |
現代法學 |
4 |
《香港基本法》解釋的權限和程序問題探析 |
||
孫文愷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4 |
走出二元對立的思維困境 |
||
3 |
蘇州大學法學院 |
陳儀 |
法學 |
9 |
強化人大預算審議權的路徑選擇 |
海亮 |
法學 |
4 |
在現行體制下法院仍應間接適用憲法 |
||
李炳爍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2 |
新權威主義、立憲政體與東亞法治轉型 |
||
3 |
重慶大學法學院 |
陳伯禮 |
現代法學 |
4 |
網絡表達的民主考量 |
陳伯禮 余俊 |
法律科學 |
6 |
權利的語境變遷及其對環境權入憲的影響 |
||
王本存 |
現代法學 |
5 |
狄驥對現代公法理論的重構 |
||
2 |
中國政法大學 |
董璠輿 |
比較法研究 |
4 |
象征天皇不是日本國的元首 |
汪慶華 |
政法論壇 |
4 |
言論自由與國家角色:科斯v.費斯 |
||
2 |
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 |
林彥 |
清華法學 |
3 |
從自我創設,到政治慣例,到法定權力 |
林彥 |
中外法學 |
6 |
美國法院如何遵循先例 |
||
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 |
黃卉 |
中外法學 |
4 |
憲法經濟制度條款的法律適用 |
王鍇 |
比較法研究 |
3 |
論憲法上的程序權 |
||
2 |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 |
林來梵 褚宸舸 |
政法論壇 |
3 |
中國式“憲政”的概念發展史 |
孫凌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5 |
論住宅權在我國憲法規范上的證立 |
||
2 |
深圳大學法學院 |
鄒平學 |
法學 |
5 |
香港基本法解釋機制基本特征芻議 |
李薇薇 |
政法論壇 |
1 |
平等原則在反歧視法中的適用和發展 |
||
2 |
鄭州大學法學院 |
侯宇 |
中外法學 |
4 |
美國公共信托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
苗連營 |
法學 |
11 |
“高考移民”現象的憲法學思考 |
||
2 |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 |
熊文釗 |
法學 |
4 |
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框架下適用憲法 |
張步峰 |
法學家 |
4 |
男女退休不同齡制度的憲法學思考 |
||
2 |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 |
王禹 |
法學 |
4 |
法院裁判文書必要時可以并且應當援引憲法 |
方泉 |
中外法學 |
3 |
從歐文龍案看澳門《司法組織綱要法》第44條 |
||
2 |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
殷嘯虎 |
法學 |
5 |
積極憲政與當代中國憲政發展的路徑選擇 |
史建三 吳天昊 |
法學 |
6 |
地方立法質量:現狀、問題與對策 |
||
1 |
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 |
王偉國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3 |
齊玉苓案批復之死 |
1 |
復旦大學法學院 |
侯健 |
法學家 |
4 |
利益集團參與立法 |
1 |
吉林大學法學院 |
任喜榮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1 |
中國憲法學發展30年 |
1 |
暨南大學法學院 |
高軒 |
法商研究 |
1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立法的憲政考量 |
1 |
南開大學法學院 |
楊文革 |
環球法律評論 |
1 |
對言論自由的法律保護與對濫用言論自由的法律懲罰 |
1 |
中山大學法學院 |
沈瑋瑋 |
環球法律評論 |
1 |
論象征性言論的限制與保護 |
1 |
廣州大學法學院 |
董皞 譚煒杰 |
法學 |
12 |
以憲法為基準選擇好政改的切入點和路徑 |
1 |
黑龍江大學法學院 |
王蕾 |
環球法律評論 |
5 |
論社會權的憲法規范基礎 |
1 |
東南大學法學院 |
龔向和 |
法商研究 |
4 |
理想與現實:基本權利可訴性程度研究 |
1 |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 |
王三秀 |
法商研究 |
4 |
美國福利權保障立法價值重心的轉移及其啟示 |
1 |
華僑大學法學院 |
張德瑞 |
現代法學 |
2 |
憲法的穩定性與穩定性的憲法 |
1 |
汕頭大學法學院 |
任 越 |
環球法律評論 |
4 |
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有關外國人人身保護令的判例研究 |
1 |
甘肅政法學院 |
馮樂坤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1 |
村民自治立法之批判 |
1 |
上海政法學院 |
楊 寅 |
法學 |
2 |
論中央與地方立法權的分配與協調 |
1 |
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
鄭賢君 |
法學 |
4 |
“停止適用”齊玉苓案“批復”之正面解析 |
1 |
杭州師范大學法學院 |
劉練軍 |
法學 |
11 |
平等保護公民受教育權如何成為可能 |
1 |
四川師范大學法學院 |
黃麗娟 |
現代法學 |
2 |
論地方政府決策中利益代表參與模式的法律建構 |
1 |
揚州大學法學院 |
張清 |
法制與社會發展 |
1 |
性別正義:邁向憲治的社會性別 |
1 |
中南大學法學院 |
鄧聯繁 |
法律科學 |
2 |
憲法:從政治法到治政法 |
1 |
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 |
潘紅祥 |
法律科學 |
1 |
論憲法社會學的學科價值、思維方式與研究內容 |
1 |
上海交通大學21世紀教育研究院 |
熊丙奇 |
法學 |
11 |
促進受教育權平等須推進真正意義的自主招生 |
1 |
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 |
林峰 |
法學 |
3 |
齊案“批復”的廢止與中國憲法適用的未來 |
1 |
香港大學法學院 |
陳弘毅 |
法學 |
3 |
齊案“批復”的廢止與“憲法司法化”和法院援引憲法問題 |
1 |
上海昊理文律師事務所 |
黃正東 |
法學 |
4 |
憲法司法化是脫離 中國國情的空談 |
(以上信息由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編輯,轉載務必載明出處) |
相關鏈接:
2009年度法學各學科論文發表情況統計與分析(/html/xjdt/2600.html)
民法學·2009年各科研單位發表論文數統計(/html/fxpd/2589.html)
民事訴訟法學·2009年各科研單位發表論文數統計(/html/fxpd/2601.html)
刑法學·2009年度各科研單位發表論文數統計(/html/fxpd/2607.html)
刑事訴訟法學·2009年各科研單位發表論文數統計(/html/fxpd/2610.html)
行政法學·2009年各科研單位發表論文數統計(/html/fxpd/2611.html)
法制史學·2009年各科研單位發表論文數統計(/html/fxpd/2614.html)
商法學·2009年各科研單位發表論文數統計(/html/fxpd/2619.html)
國際公法學·2009年各科研單位發表論文數統計(/html/fxpd/2631.html)
國際私學·2009年各科研單位發表論文數統計(/html/fxpd/2632.html)
國際經濟法學·2009年各科研單位發表論文數統計(/html/fxpd/2633.html)
法理學·2009年各科研單位發表論文數統計(/html/fxpd/2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