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精準把握過失共同正犯的認定要點
發布日期:2024-10-10  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劉潤澤

過失共同正犯,是指兩個以上的行為人具有共同的注意義務,因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而共同違反了注意義務,實行了共同的過失行為,造成危害結果發生的一種犯罪形態。認定數行為人構成過失共同正犯,意味著可以在共同過失的場合適用“部分實行全部責任”原則,將數行為人作為一個犯罪整體統一認定過失犯罪。我國目前雖然不存在有關過失共同正犯的直接立法,但司法實踐中應用該理論認定過失犯罪的案例并不少見。受限于相關理論研究的不足,現有案例中認定過失共同正犯的理由較為模糊。

  認定過失共同正犯現存問題

  理論上,對于過失共同正犯的認定,通說觀點是“共同注意義務說”,依據該觀點,在數行為人對于共同的注意義務具有“共同違反”的特定情形下,可以肯定過失共同正犯的存在。然而,通說觀點也存在有待完善之處。一方面,其所主張的“共同注意義務”,究竟是從數行為人中提取而成的“共通義務”,還是因數行為人共同行動而產生的“共同義務”,論者并未清晰說明。另一方面,共同注意義務的實質來源未必可靠。按照該觀點,如果數行為人的行為具有高度危險性,并且社會觀念上也要求其應該付諸共同注意,同時數個行為人處于同一法律地位,可以承認這種共同的注意義務。然而,如果這樣理解,高危行業以及管理過失中的注意義務想必會十分寬泛。

  正是由于這些問題,當前否定過失共同正犯的觀點也有不少。但若一味否定過失共同正犯,在過失未遂不可罰的大前提下,可能會出現在因果關系無法查明的責任事故犯罪,以及集體不法決策等場合輕縱犯罪人的情形。因此,當下理論應然的前進方向,應是如何為過失共同正犯的認定提供更為可靠的標準。

  筆者認為,認定過失共同正犯首先應當明確一點,那就是共同性與正犯性的關系。過往研究大多將二者混同,但嚴格來說二者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共同性的作用在于將數行為人“合而為一”,以便起到歸責上的統合機能;而正犯性的作用在于認定數行為人對結果的“貢獻度”,以便讓其承擔相應犯罪的正犯責任。一般來說,共同性的認定對于過失共同正犯更為重要,因為共同性是適用“部分實行全部責任”進而破除因果關系難題的前提。

  以緊密危險共同體為核心認定共同性

  如果認為構造共同正犯的核心功能在于解決歸屬問題,那么過失共同正犯的共同性就應從結果歸屬理論中尋找答案。而在進行結果歸屬時,起到核心作用的就是對于犯罪事實的支配。因此,如果能夠認定數行為人共同支配了犯罪事實,就可以認為數行為人具有共同性,可以不分你我地將結果歸咎于數人。在認定數行為人是否支配了犯罪事實時,需要注意兩點:一是數行為人支配犯罪事實的方式,二是數行為人支配犯罪事實的程度。

  就數行為人支配犯罪事實的方式而言,需要看到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不同。在故意犯罪中,數行為人因形成共同的犯意而后才形成一個緊密的整體,犯罪共同體正是因犯罪決意和犯罪計劃的達成而歸于完整,數行為人才能夠合而為一推動犯罪進程,進而才可以將結果不分彼此地歸屬于數行為人。這樣一種“形成決意→出現共動→支配犯罪→造成侵害”的犯罪模式,是故意犯罪的特點。然而,過失犯對結果的支配并不相同。在過失犯罪中,數行為人對于犯罪事實的支配力以及危害結果的影響力并不是自形成了共同過失心理后才產生的,而是自數行為人在事前形成了實施危險行為的穩定共同體后就開始展現。一旦形成了穩定的危險行為共同體,數行為人就會憑借業務上的專業性和職權上的專屬性排除第三人的干預,形成封閉的危險行為空間,進而將法益侵害的發生與否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樣一種“形成團體→排斥他人→未加謹慎→造成侵害”的犯罪模式,是過失犯罪相較于故意犯罪的重要不同。

  立足于這一判斷,過失犯罪中共同性的標準應求諸于“共同危險支配”,而“共同危險支配”的標志便是緊密危險共同體的成立。只要能夠認定數行為人在事前形成了穩定的危險行為共同體,共同支配著相應的危險業務行為,就可以認為數行為人共同支配了犯罪事實,具有過失共同正犯中的共同性,可以將共同行為人的行為視作自己的行為,進而適用“部分實行全部責任”原則進行結果歸屬。

  就數行為人支配犯罪事實的程度而言,緊密危險共同體的形成還需有一定門檻。因為如果寬泛地把握“共同危險支配”這一概念,那么隨機湊成的數行為人也可能構成過失共同正犯,這明顯是不合適的。應該說,所謂支配犯罪事實,應當要求行為人能夠在整個犯罪過程中保持穩定、不受阻礙地影響結果發生。支配犯罪事實還應當滿足穩定性和無礙性兩方面要求。所謂穩定性,要求數行為人的共同支配相對牢靠,行為人之間的彼此配合以及業務實施,需要有一定的內在組織或規章制度作為支撐,而不能僅憑偶然因素短暫地結合在一起。達成穩定性的因素中,行為計劃和業務分工是較為常見的類型。所謂無礙性,要求數個行為人在一同實施危險行為時,不會頻繁地遭到他人的阻礙,能夠形成專屬于其團體的行為領域。這樣一種專屬性領域的形成,使得數行為人在實施危險行為時始終處于較為封閉的狀態,不屬于該團體的第三人一般無法進入危險共同體的決策之中。這種封閉團體的成因,可以是專屬權力、專業知識乃至內部規定。

  以對結果的有力影響為核心認定正犯性

  在過往的研究中,對正犯性的研究尚不充分。即使認為數行為人之間具有共同性,結成了一個緊密的團體,但在這個團體之中對于犯罪結果還存在作用大小的差別。將團體中所有的人都作為正犯加以處罰,勢必會擴大過失犯的處罰范圍。尤其是在生產經營領域,處于輔助地位的過失行為人較多,將其一律定罪會造成追責范圍過寬,因此通過正犯性將其排除出歸責范圍是必要的。應該說,要想具備正犯性而可罰,數行為人都必須具備對結果的有力影響。也就是說,行為人對于過失犯罪中的危險行為的實施起到推動作用,并且行為人有權選擇不參與其中而消極地阻止結果的發生時,能夠肯定行為人承擔正犯責任。對何為有力影響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

  一方面,有力影響要求行為人能夠參與到危險行為的關鍵部分中去,進而推進危險行為的進行。如果行為人從一開始就無法參與到危險行為之中,或只是參與危險行為的無關緊要的部分,那就只能認為行為人對于最終的危害結果沒有推動作用,若要其承擔責任的話,其承擔的不過是代位責任。比如,在集體決策中,行為人必須具有決策權,能夠參與到決策的核心環節即表決之中去,如果行為人只是旁聽會議,便不能認為其具有支配會議的能力,從而不具有正犯地位。

  另一方面,有力影響要求行為人可以憑借自己的意愿阻止危險行為的進行,這種阻止可以單憑行為人一人就完成,如負責原料采購的行為人可以憑借自己的判斷阻止食品生產行為的進行。也可以是數個行為人的有力影響在一起累積而成,如單位具有決策權的董事可以投反對票一起阻止公司的決策行為。

  綜上,對于過失共同正犯的判定方法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步驟:首先,確定導致結果發生的危險行為,一般是危險業務行為,這一步導出歸責基礎。其次,確定數行為人是否在事前形成了一個緊密的危險行為共同體,是否形成了對犯罪事實的共同支配,此處考察危險共同體的穩定性和無礙性,這一步導出共同性。再次,確定行為人是否可以對危險行為產生有力影響,并出于自身的不謹慎行為違反了注意義務,這一步導出正犯性。在完成這三個步驟的審查后,方可認定數個行為人成立過失共同正犯,適用“部分實行全部責任”原理進行追責擴張。按照這一“三步走”的判斷方法,過失共同正犯的認定可以漸進有序進行,有助于解決實踐中常見的責任事故、不法決策等疑難問題。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本文系西北政法大學青年科研項目《大型責任事故中的管理者過失犯罪研究(50400/02303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譚則章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