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馬懷德:全面依法治國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
發布日期:2023-03-06  來源:《中國法治》  作者:馬懷德


黨的二十大報告創造性地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全面依法治國是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局面。黨的二十大報告專章論述了“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為我們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明確了方向。

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身國情的中國特色。因此,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法治建設實踐和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相結合,從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探索總結,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形成的法治道路。只有自信自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才能確保全面依法治國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夯實法治基礎。

一、全面依法治國事關黨執政興國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正是因為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們才能實現偉大歷史轉折、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這種選擇通過憲法確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體的核心構成要素。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上,我們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關鍵之一就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法治的功能,確保黨的領導和執政制度化、法律化。“政治統治到處都是以執行某種社會職能為基礎,而且政治統治只有在它執行了它的社會職能時才能持續下去”。在現代化的征程上,特別是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社會職能的執行,關鍵就體現為形成一套普遍化的法律規則體系,國家管理和社會生活圍繞這套體系得到組織、運行,公共權力部門依據這套規則體系進行決策,發生糾紛時依照這套規則體系進行裁決。從這個意義上講,法治的完善程度在相當程度上定義了現代化的程度。

從歷史來看,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其關鍵就在于總是能夠根據革命、建設、改革所處的不同歷史方位,不斷完善和創新黨的領導方式,強化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領導能力。全面依法治國就是黨因應新的歷史條件,推動黨的領導自我完善的重大戰略。通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確保了黨的政策主張更好、更系統地法律化為國家意志,也加強了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范性、協調性和穩定性,從而有利于黨更高效地實施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履行執政興國重任。

二、全面依法治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促進人自由全面發展的現代化。要實現這種現代化,就需要通過完善的法治體系來提供基本的制度框架。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就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確保公共政策選擇體現人民的共同利益。

法治通過法律規則在社會主體之間科學地分配權利義務,并借助制度化的監督與救濟途徑將公共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從根本上調和社會矛盾沖突、保障公民權利。具體而言,法治包括諸多環節,人民的利益寓于每一個環節之中。

科學立法滿足人民對幸福安康的期盼,在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藥衛生等人民群眾廣泛期待的領域設定符合人民利益的規則;嚴格執法打擊侵犯人民權益、破壞發展環境的行為,讓嚴重違法者付出代價,從而有效保障人民群眾在食品藥品、公共衛生、生態環境、安全生產、勞動保障等領域的切身利益;公正司法規范司法行為、完善人權司法保障,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全民守法增強全社會尊重規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人民對于法治與法律權威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形成尊重他人權利和維護公共秩序的社會環境。通過這些環節的制度建設,可以最大限度維護人民在社會生活中的利益,確保人民幸福安康。

三、全面依法治國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跳出“歷史周期率”,實現黨長期執政,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是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前途命運的根本性問題,全面依法治國對此承載了重大的使命。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

法治事關制度治黨水平的提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因此我們必須形成完備的制度安排來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其中,運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維,以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為基礎,堅持制度治黨、依規治黨是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制度治黨的科學化、系統化和實效化水平不斷提升,這確保了各級黨組織、領導干部在憲法法律和黨內法規的框架內開展工作,也確保了黨的領導和執政以制度化、程序化的方式開展,提升了黨的領導和執政能力,夯實了黨長期執政的基礎。

法治也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堅持和完善。要夯實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需要我們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在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社會制度、文化制度等方面,都已經日臻成熟和定型,此時,就需要通過法治的方式將這些制度中需要以國家強制力保證的部分進一步確認下來。不僅如此,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也需要用制度化的方式予以固化,進而通過法律動態性、立體性的實施,來確保相關國家制度各個環節彼此銜接、相互協調、結構嚴整地運行。全面依法治國不是就法治談法治,而是通過法治建設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完善提供有力的保障、有效的平臺與可靠的路徑,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圍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求來統籌法治建設。法治建設并不是一個自我發展的獨立體系,它需要與各項社會事業,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結合,成為它們不可分離的實現方式。法治中國建設需要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聚焦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回應各個領域的法治需求,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引領標準、規范工具、保障方式和促進機制。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意味著各類主體、各個環節、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的法治化。既包括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各類主體,也包括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環節,還包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各個領域,是包括內政國防外交、改革發展穩定、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實質上是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的全面法治化。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規范、保障作用,以高質量的法治體系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法治環境。創新驅動發展是新時代的重要戰略,以法治領航科技創新、為科技創新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則是新時代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的鮮明特征。促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必須保障人民在法治框架下行使民主權利。民主治理的過程中,要逐步實現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法律和制度來保證人民民主“全過程”地發揮自身的制度功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都內含“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治理要求,其民主價值的實現也需要有法律制度的支撐。法律制度可以將民主價值貫徹到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實踐當中,真正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法治是確保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安排。法律可以通過制度化的方式相對穩定地確認全體公民的社會權利,重點保護社會弱勢群體的相關權利,規范政府公共服務提供標準和方式,提升社會整體福祉,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保障和維護好全體人民的生存權,更加保障和維護好全體人民的發展權,實現更加全面更高水平共同富裕。綠色發展既是新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也是重要的法治價值。綠色發展理念的有效踐行,有賴于健全有效的法律體系并提供支撐和保障。實現綠色發展,需要以法治手段保障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應有相應法律制度支撐;應充分發揮法治的引導作用,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融入發展改革的各個領域提供指引,真正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護衛國家安全,需要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以法治保障各項機制嚴格實施。國家安全法治體系可以通過加強內外部約束,依法依規綜合運用多種監督手段,壓實主體責任,持續提升國家安全的“善治”效力。

文章來源丨《中國法治》雜志2023年第1期

作者:馬懷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教授,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譚則章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