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網絡抽獎活動的法律規制
發布日期:2021-10-13  來源:民主與法制時報

  應對網絡抽獎活動的公開性、透明性進行監督,并依法規制抽獎活動結束后商家不履行義務或不完全履行義務的行為。構成犯罪的,由有關機關依法處理。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2020年末互聯網上網人數9.89億人,其中手機上網人數9.86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70.4%。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手機上網人數不斷增加,許多新興現象隨之出現。網絡抽獎活動成為許多商家,甚至個人喜愛的活動。商家或者個人發布抽獎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擴大知名度、增加經濟收益、收獲潛在顧客等,但也不乏有的人利用網絡抽獎開展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

  本文探討的網絡抽獎活動是指商家或者個人通過中介軟件設置抽獎信息并在各平臺宣傳發布,用戶通過實施一定行為如購買、邀請好友、轉發、點贊、評論或者關注(加好友)等獲得抽獎資格,最后平臺進行抽獎并告知商家或個人相關信息,由商家聯系中獎者發放獎品的活動。網絡抽獎活動常見于微信、抖音、支付寶、微博等網絡平臺,各式抽獎小程序和相關頁面隨處可見,就連在網絡平臺上填寫問卷,最后也有“抽獎轉盤”環節。

  網絡抽獎活動分為兩種不同類型,一種是無需相對人支付任何價款,而是通過其他合法行為獲得抽獎資格;另一種是在相對人消費一定金額后附帶獲得抽獎資格。對于網絡抽獎活動的性質,筆者認為,在參與人完成發起人所要求的特定行為時,活動發起人與參與人之間成立合同,且該合同發生效力。而在該合同成立時,當事人一方是否履行義務有賴于偶然事件的出現,即抽獎結果選中其中一位參與人的一種合同,因此該合同為射幸合同。

  客戶消費后獲得抽獎資格的網絡抽獎活動為有獎銷售,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三條予以規范。對于無需相對人支付價款,通過好友助力、轉發等特定行為獲得抽獎資格的網絡抽獎活動,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在《關于網站在提供網上購物服務中從事有獎銷售活動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問題的答復》中明確,“網站經營者在提供網絡服務、網上購物等經營活動中,為招攬廣告客戶、提高網站知名度及提高登錄者的點擊率,附帶性地提供物品、金錢或者其他經濟上的利益行為,構成有獎銷售,應依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三條予以規范”。雖然此種網絡抽獎活動從形式上看沒有提及商品與銷售,但在實質上發起者的真實目的是提升網站的關注用戶數量、流量,收獲潛在顧客等,而這些因素可以預見地轉化為具備商業價值的網絡影響力,應將其定性為有獎銷售。因此,對于網絡抽獎活動存在的風險與問題,仍需要進行規制。

  有效防范在網絡抽獎過程中的風險與問題。在抽獎過程中,抽獎發起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有時會在抽獎活動中利用其他操作減少獎品流出去的機會。例如,給中獎用戶限定隱私條件并傳遞給與自己有密切合作或者在利益方面有極大關聯的人中獎從而博取更多利益,或者通過設備工具設定自己的工作人員為中獎用戶,從而回收獎品。比如據《揚子晚報》等媒體報道,2019年12月程某、張某娟及楊某峰等15人以遼寧某公司網上商城銷售化妝品為幌子,以“購買298元的化妝品套餐即可參加抽獎一次”為噱頭,利用偽裝成壁紙博主的微信號,大肆宣傳參與購物抽獎即有機會中蘋果手機、平板電腦大獎及累計“福袋”或“300商城積分”兌換手機、平板電腦或等額現金紅包等信息,誘騙不特定人群“掃碼”付款抽獎,并通過事先篩選的抽獎程序控制開獎結果,致使參與抽獎的被害人根本不可能中大獎亦無機會兌現大獎。最終,該案15名被告人被判處相應刑罰,其中作為組織之一的程某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10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5萬元。因此,要構建以權威機構為監督者的多元抽獎體系,政府相關技術部門應對抽獎的公開性、透明性進行監督。構成犯罪的,由有關機關依法處理。

  要依法規制抽獎活動結束后的不履行義務或不完全履行義務。實踐中,有的抽獎活動發起者在抽獎活動完成后履行合同時,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義務。對此,應當提高商家的違約成本,加強對抽獎平臺的監管,且明確違約的處罰方式。例如,目前新浪微博正在適用的《微博商業行為規范辦法》“有獎活動管理”部分規定:抽獎活動必須進行備案,單次獎品價值大于50000元的活動須進行特別申請;抽獎發起人不得在活動結束前修改抽獎信息;抽獎期限20天,獎品發放期限為15天。對于違規抽獎活動,按照情節輕重,分別扣除信用積分10分或20分,禁言7天或30天,情節嚴重的直接關閉賬號。法律適用方面,筆者認為可以適用現有民法典中合同部分的有關規定對其進行規范。此外,可以考慮在現有司法解釋中將網絡合同的適用納入規制或者在射幸合同管理條款中增加網絡抽獎活動規定,或以發布指導案例等方式,對其加以規范。

  防范以使用網絡抽獎活動的方式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對利用網絡抽獎活動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情況,有關機關應當依照行政處罰法、刑法等相關法律予以處罰或制裁。當然,不僅要對這種行為進行事后的懲治,還需要采取相關措施預防此類違法犯罪行為。從社會治理角度看,要加強對網絡抽獎活動的備案與審查,形成權威監督體系,要求平臺在抽獎網頁增加相關提醒,從而培養公民的法治意識。

  (作者:□特約撰稿 劉雅妹 作者單位:西南政法大學監察法學院)

責任編輯:郝魁府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