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法律是對一個情況下的判決
發布日期:2021-07-16  來源:《人民法院報》2021年7月16日第06版  作者:吳元中

 提起法律,人們自然想到的是憲法、民法、刑法等各種各樣的法律條文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大家熟知的法律定義也不外乎是,“由國家制定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調整人們行為和社會關系的規則體系”。法律就是規則和條文,制定了規則就會界分止爭,人們就有了明確的行動指針。然而,從事一段時間的法律工作后,這樣的看法會發生改變,最起碼會產生疑問。

 比如,在最高人民法院出臺司法解釋前,對于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的請求應否支持問題,有法院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的規定,認為訴訟時效是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即使對方不予抗辯,法院也應以職權進行審查,不支持當事人的請求。另有法院則認為,訴訟時效是一種抗辯權,如果對方不行使這種權利法院不能主動審查、駁回當事人訴訟請求。超過訴訟時效的請求能否支持成了疑問。

 同樣的法律條文,不同法官或法院會產生不同的理解,給同樣情況的不同當事人帶來不同的判決。如此一來,法律不但不能對人們行為發揮指引和規范功能,還會使人們迷茫,無所適從。

 也正是鑒于法律條文的模糊性,弗蘭克認為,規則本身并不是法律,至少不是“法律的全部”,僅僅是用來作預測和判決的工具。“就具體情況而論,法律或者是實際的法律,即對這一情況下的一個判決;或者是大概的法律,即對一個未來的判決的預測。”盧維林則認為,“法律規則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對官員將做什么或我們如何使他們做一點什么的一個指南。”霍姆斯更是把法律定義為,“對法庭實際上將要做什么的預言。”

 現實主義法學派使人們認識到,法律條文并不是法律的全部,法律還包括執法人員執法和法官在裁判案件中的理解與適用,特別是生效判決,才是法律的真實含義和真正體現。相比于紙上的條文,這種實際應用中的法律,才會使人明白無誤地理解,也才是更重要的。法律要真正發揮統一調整作用,離不了體現于個案中的具體含義和指引,必須有保證統一理解與適用、確保所有法官都能在同樣情形下作出同樣判決的機制,僅僅有統一條文是不夠的。

 我國十分重視法律與司法的統一性,通過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對特定問題發布指導意見、批復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對一些案件親自審理等制度,要求注意類案同判。2020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于統一法律適用加強類案檢索的指導意見(試行)》,類案檢索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自己理解的局限,也避免了類案不同判的現象,該意見實施以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法院)

責任編輯: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