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國家安全是數據保護的王牌法則
發布日期:2021-07-08  來源:《民主與法制》社融媒體  作者:高艷東

在信息時代,數據的價值陡然提升。得數據者得天下,數據正在變成國家的戰略資源。

繼7月4日,國家國信辦突然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后,國家網信辦再次發布官方消息,為防范國家數據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按照《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對“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實施網絡安全審查。這些企業都有幾個共同點:一是掌握了海量中國用戶的數據,二是近一個月在美國上市,三是被審查的依據之一是《國家安全法》。相關新聞鏈接:“滴滴出行”“BOSS直聘”等多家互聯網企業接受網絡安全審查,數據安全關乎國家安全

微信圖片_20210708100325.jpg微信圖片_20210708100331.jpg

圖片來源:中國網信網

事實真相有待進一步調查,但這些事件無疑是宣告:數據安全關乎國家安全,數據不僅是個人信息問題,更是國家安全問題。

長期以來,我們都在私權保護層面討論數據安全問題。互聯網企業的核心資產是數據,而數據的主要來源是用戶的個人信息及消費記錄。傳統觀點認為,數據保護的核心是保護公民個人信息,主要是一種私權保護。此前,攜程因泄露個人信息導致乘客被騙12萬元,在類似事件中,公眾主要關心的是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因個人信息泄露,消費者會被騷擾、被詐騙甚至喪失生命(如徐玉玉的個人信息被泄露后遭遇電信詐騙導致其猝死)。

微信圖片_20210708100320.jpg

圖片來源:央視網

無論是徐玉玉案,還是攜程賠償案,保護個人信息的權利基礎都是私權。雖然我國《刑法》規定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但保護的對象是個人信息自決權,該條規定在刑法分則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中即是明證。即便個人信息大規模泄露會涉及公共利益,也只是因為“人多即公共利益”。換言之,滴滴事件之前,我們很少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去考慮個人信息保護以及數據安全問題。

在信息時代,數據的價值陡然提升。得數據者得天下,數據正在變成國家的戰略資源。從生產的角度看,數據正在成為產業鏈的頂端資源,在工業社會,資本控制著產業鏈,因而華爾街影響著產業的發展。而在信息社會,數據掌握著經濟命脈,硅谷的谷歌、臉書等互聯網巨頭控制著全球的話語權。從戰略角度看,數據正在成為國家安全的核心。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禁止華為參與其本國的5G建設,根本原因就是從國家安全的角度擔心華為收集美國等國家的數據。

數據不僅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生產、交通和軍事,還可以左右一個國家的政治走向。例如,Facebook 已經可以利用大數據對用戶進行政治畫像,干涉總統選舉。以前,國與國之間的競爭焦點,主要是領土、石油等實物,未來,國家之間的競爭核心主要是數據。數據就是信息時代的核武器,誰掌握了更多數據,誰就有了更大發言權和戰略主動性。

從國家安全角度審視數據保護,正在成為大國的戰略選擇。中國亦然,今年6月10日,我國出臺了《數據安全法》,將數據安全提升到了國家安全的高度。該法第24條規定:“國家建立數據安全審查制度,對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數據處理活動進行國家安全審查。”這是數據保護的歷史轉折點。未來的數據保護需要實現“雙重安全”——用戶隱私+國家安全,前者以“用戶同意”為原則,后者以“國家審查”為條件。

微信圖片_20210708100313.jpg

未來,數據保護的出發點是國家安全,而不只是個人信息的私權保護。例如,一個平臺收集的生物識別信息、行蹤軌跡,即使所有用戶都同意跨境流動,符合“告知-同意”原則,平臺也不能隨意跨境流動,因為這些個人信息影響著國家安全。如果境外機構知道了一個核物理科學家的行蹤軌跡,就可以推測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位置,甚至可以定點清除頂級科研人員。例如,2020年11月27日,伊朗核彈之父莫森·法赫里扎德被暗殺,而據英國《衛報》統計,這是過去10年間,第5名被暗殺的伊朗核武器專家。近年來,無人機技術加持的斬首行動有擴大趨勢,簡單的人臉識別信息、行蹤軌跡,都可以成為境外機構阻礙我國技術發展的工具。

數據保護無小事。在數據主權問題上,我國不能淪為數據強國的殖民地,更要防止數據霸權主義。中國有巨大的人口優勢,網民基數龐大,數字產業活躍,在數據話語權上有先天優勢。數字經濟是全新的產業形態,各國政府和企業都在學習探索階段,管理制度也是邊發展邊完善,國家安全更是新命題。我們正處在歷史的轉折點,在數據產業領域國家競爭已經白熱化,在此關口,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強化數據保護意識,是我們亟需補上的一課。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我們無需過度解讀“BOSS直聘”事件,中國互聯網企業都為產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整改也是敦促其健康發展,使其成為利國利民的產業動力。風物長宜放眼量,發展與安全應當是相輔相成,以發展促安全以安全保發展。沒有發展的安全才是最大的風險,一旦中國互聯網企業式微,我國用戶的數據將被美國互聯網巨頭掌握,中國將淪為美國的數據殖民地,這才是最大的數據安全風險。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問題總體上仍是人民內部矛盾,多是發展中的階段性問題,面對公眾“愛之深責之切”的批評,“積極整改、共創未來”才是上策。相信此次事件之后,互聯網企業可以提高國家安全意識,做好全面數據保護工作,為我國的網絡強國戰略貢獻時代力量。

(作者系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互聯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艷東)

責任編輯: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