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程度持續提高,與汽車運行和運營的相關數據快速擴充。一方面,這些裝配高精度定位系統的車輛多處于運動當中,感知周圍環境的能力越來越強;另一方面,道路上運營的網約車需要掌握每一位乘客的個人信息,便于約車及支付。因此,隨著企業業務不斷擴大,與之相關的數據累計越來越多。在此背景之下,為加強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保護,規范汽車數據處理活動,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無論是汽車制造商、智能網聯汽車提供商,還是互聯網汽車租賃企業和平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都會收集、傳輸、使用、保存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和其他企業資產不同,起初的價值大小并不明朗,但隨著數據越來越多,其價值會不斷顯現。數據的本質是信息,無數汽車以及自然人的個體信息匯集構成了交通出行大數據,由此也引發了人們對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如何協調問題的討論。對汽車行業而言,收集海量的個人出行信息,構建交通出行大數據,支撐交通政策的制定和交通組織優化,改善交通出行環境成為重要的公共利益。對于新型汽車或者智能網聯車而言,跟蹤汽車行駛相關數據是評判該車的安全性或者控制系統安全性的重要依據。在一些刑事犯罪案件偵破以及犯罪嫌疑人的追緝中,汽車相關數據成為重要線索和證據。智能車、網約車的監控視頻,還可以實時監測和記錄道路狀況、道路管理設施使用等。這些都是汽車相關數據有益于公共利益的一面。企業也可以由此通過有條件或無條件開放部分數據,變現其數據資產的價值。但人們對汽車相關數據在內的數據信息使用各環節的安全擔憂并非沒有道理。
近年來,數據泄露事件也時有發生。比如《中國基金報》2019年2月報道稱,深網視界發生大規模數據泄露事件,超過250萬人的數據可被獲取,680萬條記錄泄露,其中包括身份證信息、人臉識別圖像及捕捉地點等。此外,一些帶有不良目的數據深度挖掘分析,加劇了數據資源濫用,給社會治理,甚至國家安全帶來了更多挑戰。因此,在大數據快速發展、人臉識別無處不在的當下,如何保護數據信息安全,又不阻礙大數據的合理應用,值得大家思考。《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增加了企業在安全管理數據方面的責任,將為政府、企業以及個人提供數據安全管理的指引。但由于數據安全技術性強、技術更新快、涉及學科門類多,除法律法規規定之外,各種配套標準規范也不可或缺。另外,如何在確保汽車數據安全管理的同時強化數據研究應用,也值得深入探討研究。
(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