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自洗錢犯罪:傳統贓物罪理論有新解
發布日期:2021-05-12  來源:《檢察日報》2021年5月12日第03版

  我國1997年刑法基于傳統贓物罪的理論底蘊,認為洗錢罪是依附于上游犯罪的下游犯罪,行為人為了掩飾、隱瞞自己實施上游犯罪的所得和收益而實施的洗錢行為,屬于上游犯罪的自然延伸,不能對其進行重復評價,故在第191條中只規定了第三方洗錢的規制模式,并沒有將上游犯罪本犯實施的自洗錢入罪。雖然《刑法修正案(三)》和《刑法修正案(六)》對洗錢罪進行兩次修改,但焦點均集中在上游犯罪范圍的“擴軍”上!缎谭ㄐ拚福ㄊ唬穭t是對洗錢罪的第三次修訂,對自洗錢、行為方式、“明知”要件和罰金刑等四塊內容進行重大修訂,其中將自洗錢入罪,是我國反洗錢刑事法律規制中的重大進步,不僅回應了我國反洗錢的立法和司法需要,落實關于將上游犯罪本犯納入洗錢罪的主體范圍之頂層設計要求,凸顯出我國對國際反洗錢評估的后續整改措施,同時也有助于深化認識洗錢罪與上游犯罪的新型互動關系,從而在理論層面發展對傳統贓物罪的理解。

  (一)立法層面:國際和國內的雙重需要。從國際外部環境看,2007年6月,我國成為全球反洗錢和恐怖融資的最具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下稱FATF)的正式成員國。在FATF于2007年和2019年對我國已經結束的兩輪互評估中,均認為我國“洗錢犯罪化”的諸多內容是合規或大致合規,但提出我國大部分洗錢犯罪是上游犯罪行為人所為,卻沒有將自洗錢納入刑事犯罪,這忽略了洗錢犯罪的特殊性,嚴重削弱了我國反洗錢司法實踐的有效性,屬于在技術合規性方面的缺陷。在刑事立法和司法層面解決“洗錢犯罪化”所存在的問題,這不僅是遵守FATF評估程序規則的義務要求,而且直接關系到我國在國際社會反洗錢合作中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自2014年確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后,我國從國家戰略高度重視反洗錢,認為反洗錢是維護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為了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關于“完善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監管體制機制”的頂層設計,頒行《關于完善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和反逃稅監管體制機制的意見》,要求修改懲治洗錢犯罪和恐怖融資犯罪相關規定,將上游犯罪本犯納入洗錢罪的主體范圍。正是基于以上國內和國際新形勢的背景,特別是為了在刑事立法中落實頂層設計中關于完善反洗錢法律制度的要求,履行我國對反洗錢國際互評估后的后續整改義務,《刑法修正案(十一)》作出刑事立法反應,將自洗錢入罪。

  (二)司法層面:提升實踐效果的需求。洗錢罪自設立以來,司法實踐中被判處洗錢罪定罪數量偏少的問題長期存在,這表明司法適用明顯地不能適應我國反洗錢的需要。對此,我國需要采取措施來改進,強化對打擊洗錢犯罪的重要性之認識,從動態方面提升反洗錢的司法實踐效果。

  通過長期司法實踐的總結,考慮到僅將自洗錢作為上游犯罪審判時的量刑因素卻未入罪的規定,嚴重制約了對洗錢罪的刑事打擊,早期規定的洗錢行為方式也不能滿足打擊洗錢和國際合作的需要,以及在司法實務中對“明知”要件的認識不統一,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洗錢罪的司法適用效果,因此,《刑法修正案(十一)》在自洗錢、行為方式和“明知”要件等方面進行與時俱進的修訂,不僅將自洗錢入罪,而且在“通過轉賬或者其他結算方式協助資金轉移”之列舉的洗錢方式中,增加“支付”一詞,將通過地下錢莊進行洗錢的突出問題納入打擊范圍;同時,對于列舉的第四種屬于單向轉移的方式“協助將資金匯往境外”,修改為雙向轉移的“跨境轉移資產”,并且將行為對象與行為方式分別修訂為含義更為寬泛的“資產”和“轉移”,這意味著行為人將境外獲取的非法資產轉移到中國國內,也符合洗錢罪的行為要件,有利于打擊跨國洗錢犯罪問題。此外,為了遏制洗錢犯罪的利益驅動力,有針對性地提高行為人實施洗錢犯罪的經濟成本,《刑法修正案(十一)》改變了1997年刑法采用的百分比罰金制的模式,修訂為無限額罰金制。

 。ㄈ├碚撔陆猓簜鹘y贓物罪的發展。自洗錢能否入罪,是國內外刑法理論界和實務界長期爭論的熱點問題。以傳統贓物罪的理論為底蘊,通常認為洗錢罪是針對上游犯罪的非法資產而設立的罪名,與上游犯罪存在著階段性和依附的關系。上游犯罪本犯所實施的自洗錢行為,屬于上游犯罪的自然延伸,應歸于刑法理論中的“不可罰的事后行為”,可以被上游犯罪所吸收;同時,由于上游犯罪的本犯已基于實施上游犯罪而受到刑事處罰,就不能再以處于下游的洗錢罪論處,否則就違反“禁止雙重懲罰”的原則。正是以贓物罪的傳統理論為立法思路,我國1997年刑法第191條沒有將自洗錢入罪。由此可見,傳統贓物罪的理論是確定自洗錢能否入罪時不可回避的理論“瓶口”,需要結合洗錢罪的發展而作出新的解讀。

  從實質上看,傳統贓物罪是建立在上游犯罪與其后續延伸行為的關系論之理解上。對標自洗錢能否入罪的問題,則涉及如何辯證地理解上游犯罪與洗錢罪之間的關系。從產生期看,洗錢罪作為下游犯罪,是以上游犯罪為基礎而衍生的新型犯罪類型。但是,我們也應動態地看到,洗錢罪經過演變與發展,已超越早期的依附于上游犯罪的單一屬性,開始具有自己很強的獨立法律屬性,發展出與反恐怖融資和國家安全的新型關系,升級為非傳統性安全問題,其危害性已經上升到危害國家安全的高度,這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越了對上游犯罪的法律否定評價。洗錢罪的這些侵害法益的新型特征,并不能為上游犯罪所包含和評價完畢,而且與對上游犯罪的評價內容截然不同,因而不存在違反“禁止重復評價”和“禁止雙重懲罰”的問題。同時,傳統贓物罪屬于對上游財產犯罪的事后消極處分行為,贓物是處于“物理反應”的狀態。與此相反,自洗錢表現為行為人在實施上游犯罪行為之后,又進一步積極地實施“漂白”的二次行為,致使“黑錢”發生了“化學反應”,切斷了它的來源和性質,可以說是徹底地突破了傳統贓物罪理論的適用范疇,因而我們不應再固守于該理論的教條限制!缎谭ㄐ拚福ㄊ唬穼⒆韵村X入罪,可謂是突破了傳統贓物罪的理論思路,這是立法層面的重大進步。

 。ㄗ髡邽楸本┐髮W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