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域外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的特點
發布日期:2021-04-16  來源:《人民法院報》2021年04月16日第08版  作者:譚望江

編者按  生物安全法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防范和應對生物安全風險,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護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促進生物技術健康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而制定的法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于4月15日實施。本版特刊登文章介紹域外相關法律制度,敬請關注。

國際立法

為防范和應對生物安全風險,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制定了大量的生物安全法律制度。

198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簽署了《植物遺傳資源國際承諾》,目前已有110多個國家加入。1985年,聯合國工業組織、環境規劃署、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共同成立了非正式的生物安全特別工作組。1986年,國際經濟與合作組織公布了《重組DNA安全因素報告》,統一確定了有關生物安全的概念和操作原則。

20世紀90年代初,一批公約、協議、守則相繼公布。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了《影響植物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植物生物技術守則》,其中涉及轉基因生物處理和釋放的安全性準則和法規問題。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生物多樣性公約》,全面規定了生物安全相關問題的法律框架。該公約規定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建立常設秘書處。

世界經貿組織條約中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協議》以及《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中均涉及生物安全問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國際生物技術安全技術準則》對風險評價和管理、監測國際機構和能力建設作出了規定。

2000年,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特別會議上,通過了《生物安全議定書》。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現代食品生物技術、人類健康和發展》報告強調,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對人的健康呈現意外風險。

政策邊界

各國對生物安全的立法體現出不同的態度和立場,其政策邊界和管理強度也不盡相同。

嚴格控制。歐盟組織高度重視生物技術的發展,制定了發展戰略計劃,通過立法希望加快生物技術的發展速度。但是,歐盟各國公眾反對轉基因生物,加上歐盟強調不要冒太大的風險,使得歐盟現代生物技術發展比較緩慢。歐盟提出了轉基因產品的預防原則,強調制定政策應當著眼于嚴格控制和防止損害。

適度控制。持此種態度的有日本、南非等國。日本希望在科學技術研發上緊追美國的腳步,但又不得不考慮消費團體的要求,采取比較接近于歐盟的安全審查制度。日本2003年頒布的《轉基因生物法》規定,轉基因生物在日本境內的利用必須經過主管機關的承認或確認。南非1997年公布的《轉基因生物法》,確立了轉基因相關活動管制的基本框架。強調對基因生物利用的所有活動應當以一種對人類、動植物以及環境最小危害的方式進行。

從寬控制。主要以美國、巴西為代表,表現為管制寬松,積極推動生物技術發展。美國1986年6月頒布的《生物技術管理協調大綱》與1991年2月頒布的《美國生物工程政策報告》,均強調最大限度地減少政府所承受的審批負擔,不必設立特定的控制標準,對轉基因生物的出口規定有政府補貼。巴西于1995年頒布《生物安全法》,強調在進行相關評審時考慮“國家利益與社會經濟發展”、對環境影響的評價應當從寬掌握。

標識制度

從生物安全角度出發,各國規定了食品安全標識制度,特別是對轉基因食品,要求必須有明確的標識。

范圍規定。1991年,英國發布關于食品安全評估程序的工作規范。1992年,英國農業漁業和食品部就轉基因食品的道德與倫理問題展開研究,結論是:如果食品中包含有轉基因方面的因素,則對于此類食品必須明確標識。1996年,英國在其《食品安全法》框架下發布了食品標識工作條例,其中規定,需要進行特殊標識的食品包括:“不等同于現有食品的來自轉基因生物的食品、包含現有食品中不存在的物質且有可能對某些人群產生影響的食品、包含現有食品中不存在的物質且涉及倫理問題的食品、包含或者由轉基因生物組成的食品。”

其他規定。2000年3月,墨西哥通過的《健康法案》要求,轉基因食品均需貼上標識。2000年7月,俄羅斯頒布一項立法文件規定,轉基因食品必須貼上成分含量標識,且有關轉基因成分的信息也必須在貨運文件上標明。1998年,挪威頒布《轉基因生物運輸和進口條例》,對轉基因生物的進口、運輸、標識、包裝、事故與執行等事項作了詳盡的規定。挪威《食品法》規定了轉基因儀器等工具必須實行標識制度和審批制度,禁止含有抗生素的基因食品。2001年4月,日本頒布法律規定,廢止此前實行的自愿性標識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強制性標識制度。

實驗室管理

為了預防生物實驗室風險,各國注重加強實驗室管理,形成一套有效的法律制度。

建立實驗室管理組織。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公共衛生實驗室協會于2011年發布了《生物安全實驗室能力指南》。要求每個實驗室都要設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組織開展風險評估、專業培訓、安全評級和健康檢查等方面的工作。

制定嚴格的管理標準。法國生物安全實驗室運行管理標準體系由國際標準和本國標準兩部分組成,管理標準有79項,其中45項為國際標準34項為國家標準。法國的科研機構一律實行嚴格的門禁準入制度,對進入實驗室園區和實驗室工作的人員要進行嚴格登記,只有經過培訓并考核通過者,在簽訂實驗室安全知情書和承諾書后,才可以進入實驗室開展實驗工作。

嚴格規定作業流程。在法國國家農業研究院的微生物學實驗室,要求實驗廢棄物處理嚴格按照微生物廢物、廢液處理規章流程進行作業。對所有培養過微生物的液體培養基均需專業處理后才能傾倒;對所有經微生物污染過的固體培養基、廢棄物均要統一收集,經高溫滅菌后拋棄;培養物不慎傾灑時,應及時使用專門的消毒液進行噴灑消毒。同時,實驗人員在生物實驗室要求著裝,嚴禁在實驗室飲食和飲水。

安全預警

為致力于國家生物安全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各國把生物安全的風險限制在可控范圍之內。

制定國家防御戰略。美國在制定防御戰略方面,出臺了多項法律文件。2013年6月,制定《國家生物監測科學和技術路線圖》,標志著完成了加強生物安全能力建設的國家綜合戰略部署。2017年1月,頒布一系列生物技術協調框架法規,涵蓋各種生物技術產品及相關管轄部門。2018年,發布《國家生物防御戰略》,全面評估了進行生物防御的必要性。

注重生物安全治理。歐盟組織注重國家層面的生物安全治理,出臺了一系列生物安全指令,重點是避免工作人員暴露于生物風險,要求雇主確保工作人員安全并及時上報風險情況。同時加強出口管制,規定了危險性生物材料的處置和運輸程序。

降低健康風險。英國于2018年7月頒布《生物防御戰略》,規定了國家面對生物威脅時應采取的措施,要求提高國內衛生系統的預防和應對能力;支持疫苗、藥物的研發,并提高傳染病診治能力;加強發展中國家實驗室建設和監測,盡可能降低一切健康風險。

實施多層次監督。在以色列,由生物安全委員會、動物實驗委員會和生物倫理委員會負責對科學研究進行行政管理和道德監督。法律規定在大學附屬醫院內進行的關于人體受試者的研究,必須符合《國家人體試驗規定》,國家安全委員會將定期審查其對《動物試驗法》的遵守情況。

司法實踐

各國的生物安全法明確了法律責任,在司法實踐中,形成了一些有價值的追責案例。

法律責任。法國的《控制遺傳物質被改變了的機體的使用和擴散法》規定,違反克隆人禁止法令者,可判處20年以下徒刑。英國《環境保護法》規定了轉基因生物體向環境釋放和向市場投放的管理措施。根據克隆手段的不同,違規進行克隆人的,可分別處以2至10年以下的徒刑。德國的《基因技術法》,對每種生物技術操作規定了不同的安全措施,生物技術運營者要對基因產品造成的損害負責,損害賠償金最高為1.6億馬克。

司法實踐。2003年,美國食品安全中心、荒地保護中心和其他組織以美國農業部為被告提起聯邦訴訟。訴訟的爭議焦點是孟山都公司采用轉基因技術生產的草地早熟禾,具有抵抗一般除草劑的特性。美國環境保護署的研究表明,轉基因草地早熟禾的花粉擴散到了幾公里之外,并將其性狀傳遞給了非轉基因草類,轉基因草從試驗田擴散并污染了全國的草場。原告認為,這些田間試驗威脅了公用地、社區和人類的健康。2007年2月5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基于對環境潛在威脅的考慮,認為美國農業部過去對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田間試驗的審批屬違法行為,判決美國農業部暫停批準所有新的田間試驗。

(作者單位: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責任編輯: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