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的最終目標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司法責任制改革,其核心要義是“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即突出員額法官和審判團隊的主體地位,還權于法官和合議庭,由法官主導案件的審理。這就容易導致法官成為 “圍獵”對象,尤其是辦案責任終身負責制,再次給法官戴上了“緊箍咒”。因此,培樹新時代沂蒙法官品牌,就要不斷汲取水乳交融、生死與共沂蒙精神的紅色營養,清醒認識審判權的雙刃性,權責一致性,時刻繃緊風險意識這根弦,多維防范,立體防控,才能真正成為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沂蒙法官。
高站位遠謀劃,強化政治意識。愛黨愛軍的沂蒙精神鍛造了沂蒙法官對黨忠誠、胸懷大局、崇尚法治的政治品格。人民法院首先是政治機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設者、捍衛者,其使命任務和工作性質決定了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在當前法院工作任務艱巨繁重的形勢下,法官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在大風大浪面前不當“稻草人”,在小事小節上不當“糊涂蟲”。堅定不移地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不斷強化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強化理論武裝,真正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每起案件都關聯著當事人的切身利益,牽涉全局的經濟社會發展神經,引領著整個社會價值取向,所以要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入腦入心、走深走實,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站在全局、整體的高度,統籌謀劃案件審理的全過程,做好協同推進、效果統一,為黨委、政府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治理、推進扶貧攻堅等重大工作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保障和服務中擔當有為。
強能力固宗旨,強化責任意識。法官不僅要有想干事的愿望,還要有干成事的本領、不出事的底線,防止辦錯案;還要有司法為民的理念,防止偏離航向。開拓奮進的沂蒙精神培樹了沂蒙法官銳意進取、敢為人先、革故鼎新的優秀品格。沂蒙法官緊跟司法改革的步伐,勇于堅持需求導向,敢于做時代潮流先鋒,創新工作方法,敢于吃螃蟹,在案件多、任務重、壓力大的情況下,優質高效地完成繁重的辦案任務。因此,要積極吸收先進理念,打開眼界、擴大視野,跳出傳統思維定勢和條條框框的限制,保持創造性思維,敢闖敢試、大膽實踐,不斷學習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提高法律政策運用、風險防控化解、群眾工作實踐、科技智能應用、輿情引導管控等能力。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培樹了沂蒙法官公而忘私、甘于奉獻、為民造福的價值取向。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的根,是沂蒙人民的魂,是流淌在沂蒙人民血液里的紅色基因。我們植根紅色沃土,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準確把握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不斷增強“辦好案件就是最直接、最優質服務”的認識,倡樹“辦案多信訪少才是本事”的工作理念,明確“看能力、看業績、看人品、看群眾基礎、看清正廉潔”的用人導向,充分發揮審判職能,用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產品,發揮好裁判的示范引領功能,大力培育法官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守底線鑄品牌,強化廉政意識。艱苦創業的沂蒙精神鑄就了沂蒙法官腳踏實地、不卑不亢、堅韌不拔的鮮明特質。硬任務、苦差事必須要有硬的勇氣、實的作風。面對當事人的尖銳矛盾,要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形形色色的歪風邪氣,要敢于堅決斗爭,做疾風勁草、當烈火真金,要“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炫于五色之惑”,堅決排除干擾、抵制誘惑,自身凈才能自身硬,公正廉潔司法,砥礪品質,錘煉黨性,注重“凈化生活圈”和“純潔社交圈”,廉潔自律,守住底線。同時,在自媒體高度發達的當今,輿情對法院工作和法官言行呈現高強度、高密度、高持續度的無縫隙關注和監督,司法案件遭受輿論圍觀已屢見不鮮,與當事人直接接觸的案件承辦法官更可能成為輿情的“主角”,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輿情的著火點。因此,要確保所有工作都要做好輿情風險研判,一旦有苗頭性問題,要及時發現、及時報告,要嚴格落實“三同步”方案,線上線下同時發力,盡快解決在萌芽狀態,不能心存僥幸、不以為然,推諉扯皮、視而不見,做一個讓黨和人民放心的法官,努力培樹新時代吃苦耐勞、敬業奉獻、創新實干、拼搏爭先的沂蒙法官品牌。
謹慎能捕千秋蟬,小心駛得萬年船。新時代法官要圍繞“已經發生的態勢”“可能發生的動向”“必然發生的趨勢”“應當發生的導向”,不斷浸潤沂蒙精神,澆灌心靈,洗滌靈魂,將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廉政意識貫穿到訴前、訴中、判后執行全過程,事前主動預防,實現源頭控制,使審判、執行的各個環節形成防控合力,鑄就審判事業的新輝煌!
(作者系山東省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