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理性思維是堅持客觀公正立場的必要前提
發布日期:2021-03-24  來源:《法治日報》2021年3月24日第10版  作者:姚樹舉 岳蔣英倫

  切實保證辦案質量效果,不但取決于辦案人員的法律專業能力,而且與其思維方式和辦案理念密切相關。堅持客觀公正立場,需要辦案人員運用理性思維,確保思考的公正性。只有確保思考的公正性,才能堅持客觀公正立場,客觀公正依法履職,自覺防范錯誤思維方式影響辦案質量效果。
  “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辦案人員應當自覺將理性思維貫徹于司法辦案和法律監督全過程,始終堅持客觀公正立場,依法公正辦理案件,最大限度實現司法辦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有機統一,為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提供更多優質司法產品、法治產品。
  第一,自覺審視、摒棄偏見,并抵御偏見影響。丹寧勛爵寫道:“人們的認識會被偏見所歪曲。”偏見會妨礙聽取相反證據和主張的能力,不當地排除對其他合理可能性的考量。辦案人員應當自覺審視自己是否存在偏見,最大限度消除、摒棄偏見,并抵御偏見影響。例如,應當摒棄諸如“被告人一定有罪”“翻供就是抗拒審判”等偏見,因為,“當人們被認為是罪犯時,他們多么容易受到譴責”。同時,審視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存在偏見。比如,證人的偏見會嚴重影響證言的真實性。辦理刑事案件,應當自覺運用理性思維,堅持客觀公正立場,力求定罪準確、量刑公正,審視案件處理結論是否公正。嚴格貫徹罪刑法定原則、無罪推定原則,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權,既要依法追訴犯罪,又要保障無罪人員不受刑事追究。客觀收集、審查和認定證據,全面權衡不利于及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證據、事實和法律。認定案件事實,應當充分考慮各種合理的可能性。例如,指控和證明犯罪應當排除合理懷疑,確保認定結論唯一性。綜合考量從重、從輕情節,提高量刑建議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第二,公正對待不同主張和理由,不得忽視或者潛意識拒斥相反主張和理由。特別是當辦案人員面對相反證據、主張時,公正性思維品質尤為重要,如果缺乏公正性思維,可能會造成冤假錯案或者案件處理不公,在不同程度上削弱司法公信力。因此,應當自覺通過角色轉變,認真、公正對待相反主張和理由,充分考慮相反主張和理由能否削弱、反駁已有主張和理由。辦案人員應當認真聽取、充分考慮訴訟各方的主張和理由。例如,運用推定方法認定非法占有目的、明知等犯罪主觀方面,應當充分考慮、權衡反駁性證據。其一,考慮、權衡某一主張是否比其他主張得到更充分的理由支持。比如,判斷刑法因果關系,應當考慮是否存在與事實相符、更合理的替代性解釋。其二,對于訴訟各方的推理和論證,除刑事證明外,應當采用相同評判標準。如果采用不同標準評判訴訟各方的主張和理由,就會犯“雙重標準”謬誤。其三,辦案人員應當承認自身認知能力和知識范圍的有限性,并認識到司法論證具有可撤銷性。如果發現更為合理的推理、論證,應當自覺修正原有主張。譬如,在刑事審判環節,如果發現定罪量刑證據不確實、不充分,檢察機關應當主動撤回起訴。
  第三,充分運用邏輯推理和論證,將其作為案件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的重要工具。辦案人員行使司法判斷權,不但要依靠經驗,而且要運用邏輯。司法判斷不能僅憑經驗,不當地高估經驗的功能。在方法論上,經驗的邏輯基礎是歸納推理、類比推理,其推理結論并不可靠,均具有或然性。正如笛卡爾所言,縱有經驗,也往往上當受騙。因此,認定案件事實和適用法律,應當充分運用推理方法,邏輯地推出可靠結論,“演繹出最隱秘的真知”。通過邏輯推理和論證,對待決案件作出客觀公正的處理結論。其一,在事實認定方面,根據證據規則,運用邏輯推理和經驗法則,圍繞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進行全面、客觀、公正的審查判斷,闡明證據采納和采信理由。其二,在法律適用方面,運用邏輯推理、論證方法釋法說理,解釋法律的規范含義。其三,根據在案證據和相關法律,運用推理論證規則和評價標準,邏輯地評判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既不應擔慮訴訟參與人反駁,也無需通過外界贊譽實現自我認同。
  第四,遵循推理和論證規則,自覺避免邏輯謬誤。推理和論證規則具有客觀評判標準,能夠用于檢驗己方和評判對方推理論證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可靠性。一方面,運用邏輯推理,應當確保演繹有效性,避免形式謬誤。例如,運用三段論推理認定案件事實,不得違背三段論推理規則。另一方面,運用推理、論證,應當自覺避免實質謬誤。在司法實踐中,尤其應當注意避免“稻草人”謬誤,不得歪曲訴訟參與人的主張或者理由,以使其更容易受到削弱、反駁。準確理解、客觀表述訴訟參與人的主張和理由,是公正性思維的必然要求。此外,還應當避免“訴諸公眾”的謬誤。原因在于,即使多數主體普遍認同的主張,也可能不成立;多數主體作出的斷言也可能虛假。譬如,證人未經仔細辨認,一致作出的證言并不可靠。有的論證主體借助心理威懾,迫使辦案人員接受其主張。如果辦案人員未經理性分析而接受相關論證主體的主張和理由,就難以確保思維的公正性。對于證據不足、事實不清的案件,辦案人員即使面對社會輿論壓力、被害人親屬威脅,也應當始終堅持和貫徹證據裁判原則、疑罪從無原則,力求防范冤錯案件發生,維護司法公正。
  司法實踐中,辦案人員應當加強邏輯方法、哲學方法的學習,理論聯系實際,自覺培養、掌握和運用理性思維,進一步提高司法判斷力,確保事實認定精準、法律適用正確,不斷追求最佳辦案質量、效率和效果。檢察機關既要自覺運用理性思維,堅守客觀公正立場,還要通過檢察建議、抗訴等方式監督偵查人員、審判人員的思維方式是否符合理性標準,是否履行客觀公正義務,將理性思維貫徹于司法辦案和法律監督全過程,不斷提高客觀公正辦案能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責任編輯: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