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看著陡然緊張的形勢,我想:法律人能為疫情防控做些什么?能做的是從專業角度發聲,提供法律方面的對策建議。于是,我很快通過媒體發出呼吁:只有政府將信息準確、充分公開,才能實現各方物資有效及時配給。同時,我連續撰寫提交了多份成果要報和智庫建議,對如何依法推動疫情防控提出一些建議。有些建議被有關部門采納。
為了幫助青年學生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我應邀參加北京市委教工委、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組織的《在經歷中學習——疫情防控公開課》。在題為《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課程中,我和學生們分享了全民尊法守法是戰勝疫情的法寶這一觀點,還指導我校學生面向全國大學生發出《戰疫當前 遵法守則》倡議書。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各項常規工作得以恢復。5月份,我著手組織一年一度的法治政府評估。與往年不同,今年我們對2014年—2019年間“百城評估”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指出了地方法治政府建設6年來的成就與挑戰,并對未來法治政府建設提出了意見建議。12月6日,《法治政府藍皮書: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2020)》發布。
受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委托,中國政法大學團隊開展法治政府示范創建第三方評估。我們篩選案例,組織專家評審、現場核實,梳理推薦出全國各地推薦的示范典型,與評估報告形成了相互補充的評價體系。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法治政府建設需要全社會參與,專家學者應發揮優勢、深入基層、了解實情、建言獻策,把論文寫在波瀾壯闊的法治實踐中,為全面依法治國作出更多理論貢獻。
前不久,中國新聞周刊評選我為“2020年度法治人物”。我想,這是對所有法律人的肯定。“法治天下”是法律人的共同追求和夢想。站在法治中國建設第一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公平正義、人民幸福安康,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
(采寫: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李曉、王斯敏,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