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局,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建設法治中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歷史性任務第一次載入黨的文獻。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黨的歷史上首次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央全會。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決定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這是我們黨歷史上首次設立此類機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并系統闡述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擘畫了壯闊法治圖景,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堅定決心。這些時間節點,在法治中國建設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重點抓好的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和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目標任務。實現宏偉藍圖,必須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出發,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更好將社會主義法治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作者系光明日報社總編輯,本文原載于2020年12月09日出版的《光明日報》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