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組織自成立以來,在政治、經濟、安全、人文領域均取得了豐碩成果。其中,對“上海精神”的認同、對地區發展與穩定的共識,是各成員國在政治和安全領域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2020年11月10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以視頻會議方式舉行。習近平主席在會議上發表了《弘揚“上海精神” 深化團結協作 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對“上海精神”作出進一步深刻闡釋,提出要構建“四個共同體”,即衛生健康共同體、安全共同體、發展共同體、人文共同體,強調要“以實際行動踐行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維護國際秩序”。這體現出三層深刻涵義:一是對上合組織機制建設、未來發展提出切實構想;二是在當前上合組織地區面臨嚴峻挑戰之際,提出通過構建四個共同體,為成員國攜手共克時艱提供了一整套治理方案;三是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多實踐探索和多元拓展。這四個共同體是對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豐富、提升和完善,賦予“上海精神”新內涵,進一步指明上合組織的發展方向。
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充分彰顯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新冠肺炎疫情給全人類帶來嚴峻考驗,目前仍然在全球肆虐。面對疫情,人類社會需要并肩作戰,摒棄偏見、拒絕疫情政治化,攜手戰勝疫情。為此,中方提出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多項務實方案,體現出大國擔當和實干精神。事實上,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上合組織成員國一直在相互支援。在中國疫情好轉之后,中方向包括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提供大量抗疫援助:多批次派遣醫療專家組分享抗疫經驗、協助疫情防控;提供大量醫用口罩、核酸檢測試劑、防護服等醫療物資;與成員國建立遠程醫療會診系統和遠程醫療服務平臺;中資企業、民間團體以及在上合組織地區的華人華僑積極捐助抗疫物資。成員國在疫情中守望相助,攜手抗疫,已為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奠定了良好基礎。
構建安全共同體,為地區國家穩定與發展提供前提條件。2020年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大國競爭、局部沖突、自然災害對全球乃至每一個國家、地區都是巨大考驗。構建上合組織安全共同體,既符合現實需求,也符合各成員國的根本利益。在日益嚴重的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威脅面前,對安全共同體的高度認同,是各國在安全領域開展務實合作的關鍵因素。在“伊斯蘭國”潰敗、大量國際恐怖組織轉移到南亞之后,上合組織地區面臨的國際恐怖主義威脅是共同的、沒有例外的。但是,部分西方國家對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持雙重標準,把別國的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當成人權和民族問題,給地區合力反恐制造障礙。例如,新疆穩定對中亞乃至歐亞整個地區的安全貢獻巨大。如果沒有近年來新疆安全的全面改善,在當前中東恐怖主義全球化、阿富汗內戰激烈、“伊斯蘭國”回流蔓延的嚴峻形勢下,中東和南亞的恐怖主義很可能以新疆和中亞為突破口,對中亞地區的安全局勢將構成重大威脅。同樣,哈薩克斯坦政府的反恐和去極端化措施也引起西方國家的指責,被扣以“破壞民主和人權”的帽子。因此,只有不斷加強上合組織安全共同體的共識與合作,才可能控制日益蔓延的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
構建發展共同體,為成員國促發展、保民生提出務實方案。新冠肺炎疫情給上合組織成員國的經濟均造成不小沖擊,中亞和南亞成員國更是嚴重。習近平主席提出“三組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各成員國發展戰略、歐亞經濟聯盟),為成員國復工復產以及戰略發展提供可行規劃。此外,習近平主席特別強調要加強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合作。中國是全球數字技術領先大國,在上合組織框架下推動數字經濟合作,可以達到以下目標:一是發展數字經濟,符合各成員國的國家發展戰略;二是創造就業機會,這是當前疫情下各成員國促發展、保民生最為迫切的需求;三是為適應疫情而出現的新業態奠定好基礎條件,包括跨境電商,轉移支付等;四是通過數字化可以在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領域拓寬合作,為成員國合作抗疫提供有力支持。
構建人文共同體,推動民心溝通,為上合組織長遠發展夯實民意基礎。“上海精神”中的“尊重多樣文明”,是對國際社會的重要貢獻,在沖突不斷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上海精神”更為可貴。只有相互尊重不同的文化,才能和諧共存。上合組織自成立以來,人文合作已覆蓋到多領域:文化交流、科技合作、教育交流、人才培養,為成員國搭建起文明交流互鑒的多樣平臺,為成員國間的民心溝通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疫情之下上合組織成員國間的人文合作也沒有停止:除密切的抗疫醫療合作之外,遠程教育也有不少合作,例如中國上合組織青年交流中心向成員國青年提供雙創(創新創業)職業培訓,其靈活、系統、務實的培訓方式得到受訓人員的歡迎。上合組織人文合作已建立起不少好的交流機制,需要把這些交流機制做深做實,多挖掘新的人文合作領域,在民心溝通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擴大民間往來交流,推動民間組織、社會團體、學術機構的交流,形成政府引領、民間互動的良好模式。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蘇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