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戰“疫”中的核心力量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人民戰勝兩次疫情的成就與經驗
發布日期:2020-11-16  來源:光明網

  在這次全民抗疫中,面對空前復雜艱巨的任務,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地集中有力開展防控工作,展示出中國制度的巨大優勢,并成功地將制度優勢轉為治理效能。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曾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過幾次大規模的抗“疫”斗爭,中華民族一次次從磨難中奮起。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汲取歷史的智慧,我們才能一次次取得抗疫斗爭的最后勝利。

  一、第一次抗疫斗爭與經驗:發動群眾消滅血吸蟲病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面對的第一場抗疫硬仗的敵人就是長期以來讓國人談之色變的血吸蟲病。為此,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全民性抗擊傳染病,并最終奪取勝利的戰役,堪稱為世界抗疫史的奇跡。

  血吸蟲病走進新生政權的視野并非偶然。解放戰爭時期,抵達長江邊上準備參加渡江戰役的解放軍在訓練時就有感染血吸蟲病的情況出現。新中國剛成立時期的形勢非常嚴峻,據調查顯示:血吸蟲分布面積達 143 億平方米,患者近 1000 萬人,其中晚期病人 60 萬人,約有 1 億多人口受到威脅。其中尤以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 6 省最為嚴重,全國有40% 血吸蟲病患者勞動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致使勞動力缺乏。1955 年底,中共中央血吸蟲病防治領導小組在上海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防治血吸蟲病工作會議,確定了“加強領導,全面規劃,依靠互助合作,組織中西醫力量,積極防治,七年消滅”的血吸蟲病防治工作方針。從政治整合視角出發,疫區各地對血吸蟲病防治所采取的綜合性生態環境治理與改造措施,如滅螺、糞管、水管和治療等,尤其需要大量的社會資源的動員,需要黨的基層組織參與(群眾性防治運動),這事實上是一場組織動員能力的比拼。

  一是組織保障,領導小組建立。在黨中央領導下,國家衛生部在上海設立了血吸蟲病防治局,統籌全國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業務領導。疫區省市在黨委的領導下,也成立了相應的各級領導小組,各級血防大隊、站、所相繼建立,自省至鄉實行全覆蓋。二是輿論動員。在中宣部部署下,各級政府迅速運用影視科教片、媒體報道方式進行宣傳動員。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在不到兩年里四次在頭版發表社論文章,號召新中國人民鼓足干勁,徹底消滅血吸蟲病。在強大的輿論攻勢和動員能力下,疫區民眾的激情和信心得到有效激活,起到了解決問題的重要作用。三是措施得力。根據病情不同各疫區展開了不同治療方式:對于早期病一般采取靜脈注射治療;對于晚期病人,則一般采取中西醫合作治療或手術治療。各疫區配備了科研隊伍、設立了體檢點。對于民眾在治病期間的費用進行減免緩,增強患者參與治療的積極性。四是大規模滅螺運動的開展。傳染病的預防,主要是消除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等。1950年代末人民公社大集體體制已經在全國建立,在黨中央的直接指揮下,滅螺與興辦水利、墾荒、積肥、糞便管理等緊密結合起來,改造生態環境,促成了中華民族史無前例的血防運動和滅螺大會戰。疫區各地動輒出動數十萬人大軍進行地毯式滅螺,場面蔚為壯觀。

  歸納起來,消滅血吸蟲病的路徑有四點,一是應對疫情的“領導路徑”,這是重大疫情防控與救治的領導主體,黨的政治領導是戰勝疫情的根本保證。二是疫情治理的“宣傳路徑”,這是重大疫情防控與救治的精神源泉,即政治宣傳。三是疫情治理的“群眾路徑”,即發動群眾投入到防控工作中,這是重大疫情防控與救治的政治動員。四是疫情治理的“專業路徑”,即建立一支強大的疫情防控與救治的醫療隊伍。

  政治領導、政治宣傳、政治動員可以用“政治勢能”來表述,它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的政治優勢,體現了應對疫情的中國特色,是中國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密碼。

  二、第二次抗疫斗爭與經驗:查收管治防控麻風病

  麻風病防治工作是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重要抗疫斗爭,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和語境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奮發圖強,探索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麻風病防控與救治之路。麻風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病變在皮膚和周圍神經。表現為麻木性皮膚損害,神經粗大,嚴重者甚至肢端殘廢。麻風病在我國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1951年就召開了全國第一屆全國衛生防疫會議。全國省、市、區各級黨政都成立了“麻風防治研究委員會”,在城市建立麻風病專科醫院,到20世紀 50 年代中后期,這類麻風病醫院已經在全國大中城市及周邊地區建立起來,但收納病人數量只占全國病人總數的 10% 。如何解決散布在廣大農村的麻風病人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20世紀 50 年代,中國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基本形成,在這一背景下,在黨的領導下,1958 年前后掀起了一波農村麻風病防治點與麻風隔離村的建設高潮,中國共產黨具備了改善此前城鄉之間防治工作不平衡格局的基礎。此后,全國開始以縣為單位采取控制麻風的綜合防治措施。1965年6月,毛澤東主席發出“六•二六指示”后,黨和國家將醫療衛生資源重點放到農村去,組織一批大中城市醫護人員下放農村,掀起了新一輪擴建農村麻風病院村的建設高潮。在各級政府的持續投入下,到1973年底,全國已有麻風病院60多所,麻風村700多個,最終形成了一個覆蓋全國的麻風病防控網絡,有利地推進了對農村群眾的卡介苗接種預防麻風措施。到1980年,在一線醫護人員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國的麻風病防控救治工作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從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近30 年間,中國的麻風病防控與救治工作卓有成效。

  到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累計 50 多萬麻風病患者中有近 35 萬人得到臨床治愈。麻風病人最多的廣東、山東、江蘇三省,成績尤為顯著。到20世紀末基本實現了基本消滅麻風病的戰略目標,麻風病患者和治愈者的合法權益也得到法律保障。2001年新修訂的《婚姻法》中,禁止麻風病人結婚的條款被剔除。

  中國成功消滅麻風病的經驗有三個:一是在全國范圍多次實施大規模過濾性普查和重點線索調查,重要數據功不可沒。二是形成了一個全面覆蓋的社會防控網絡,為改革開放后中國實施一體化的公共衛生服務戰略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三是以隔離、治療、救助為核心內容的防治措施,以黨政為主導,并堅持社會動員模式。

  新中國成立后,在消滅“血吸蟲”和查收管治防控“麻風病”運動中,基層黨組織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各級黨組織得到了重要的歷練。兩次抗“疫”中,“黨的領導在場”,整合部門合作的“孤島現象”,擊穿地方及部門利益,整合央地層級間的各執行主體,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醫療衛生管理資源系統,將黨的”政治勢能”轉為執行動能,充分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是戰“疫”的核心力量。

  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理念,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增加黨對社會基層的領導力,其重要績效就是體現在2020年的庚子抗“疫”過程中,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率先做出了一個成功的抗疫樣板,在疫情防控領域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抗疫斗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作者: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賀東航

責任編輯: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