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老百姓亙古不變的期盼,是最基本的民生需要。
平安建設體制機制逐步完善;風險防控整體水平穩步提升;人民群眾平安質感不斷增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平安中國建設協調小組成立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平安中國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探索實踐,推動平安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今年1月至9月,全國刑事立案下降4.5%,八類主要刑事犯罪案件下降11.6%。2019年人民群眾對平安建設的滿意度達到97.38%。我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成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平安中國成為更加靚麗的金名片。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步交織、相互激蕩、相互作用,是當今最鮮明的時代特征。如何更好地統籌“兩個大局”的戰略高度?如何主動適應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復雜變化?如何滿足人民群眾對平安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11月10日召開的平安中國建設工作會議給出了解題思路。
聚焦聚力重點任務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我國面臨諸多矛盾疊加的復雜局面,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挑戰增多。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最終落腳點在于更有效地應對重大風險、解決突出問題,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謀定而動,舉必有功。會議提出,要樹立底線思維,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準確把握、有力應對各類突出風險,不斷增強工作預見性、主動性,確保政治更安全、社會更安定、人民更安寧、網絡更安靖。
——深入推進體系能力建設,確保政治更安全。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是平安中國建設的首要任務。要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緊緊抓住影響國家政治安全的風險點,深入推進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工作體系和能力建設,打好維護國家政治安全主動仗。
——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確保社會更安定。要緊盯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風險,加強源頭治理力度,完善市縣領導干部常態化下基層接訪等制度,打造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應急處置的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機制,有效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提升維護公共安全效能,確保人民更安寧。要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安業、安居、安康、安心的良好環境。
——推進網絡社會綜合治理,確保網絡更安靖。要有效打擊網絡違法犯罪活動,堅決遏制網絡違法犯罪多發高發勢頭,有力鏟除網絡安全領域黑色產業鏈。要有效維護網絡信息數據安全,嚴格落實安全責任和防護措施,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
創新完善工作機制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特別是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之治”優勢更加凸顯。
會議指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最根本的是要發揮黨的領導優勢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不斷創新完善工作機制,有效統籌資源力量,提升共治共建共享水平,真正把政治優勢轉化為平安中國建設的強大效能。
——創新縱橫聯動機制。要構建條塊結合新格局,厘清上級職能部門與鄉鎮(街道)之間權責、屬地管理與部門職責之間邊界。要構建部門協同新體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建立健全職能部門平安建設權責清單。要構建區域協作新模式,完善責任共擔、合作共贏的區域安全協作新機制。
——創新政社互動機制。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體系優化協同高效,加強對社會主體和市場主體的引導、支持和監管。要發揮社會協同作用,把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擔。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和市場主體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參加服務社會、防控風險、化解糾紛等工作。
——創新專群齊動機制。要拓展人民群眾參與新渠道,創新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要拓展人民群眾協商新載體,統籌兼顧不同階層群體的多樣性、差異化訴求。要拓展人民群眾共享新機制,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拓展人民群眾評價新體系,完善對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的測評方式,真正把評判的“表決器”交到群眾手中。
積極探索方法手段
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建設,離不開科學的方法手段。既要堅持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又要探索實踐所需的新手段。
會議要求,綜合運用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專項治理等科學方法和有效手段,提高解決突出問題的實效性。
——加強全周期動態治理。要把平安建設各環節作為完整鏈條,加強系統治理、全程治理,構建起環環相扣、系統有序、運轉高效的有機治理閉環。
——加強全方位依法治理。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平安中國建設,以法治思維謀劃平安中國建設,以法治方式解決矛盾問題,以法治力量引領社會風尚。
——加強全要素智慧治理。要推動現代科技與平安建設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平安中國建設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智慧決策水平,提升智慧管理水平,提升智慧服務水平。
科技是推動平安中國建設的第一引擎。會議提出,要充分發揮線上平臺的即時性、便捷性、交互性優勢,打造“指尖生活圈”,為人民群眾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精細化“訂單式”服務。要總結推廣“網上辦”“掌上辦”等經驗,為群眾提供更好更豐富的線上公共服務產品和體驗。
豐富拓展載體抓手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是一項系統工程,如何推進?
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會議提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必須找準載體抓手,創新實現路徑,不斷拓展平安中國建設的廣度和深度。
——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抓手,把大問題大風險解決在當地。要突出地域性,把市域作為社會治理的主攻方向,探索具有中國特色、市域特點、治理特性、時代特征的社會治理新路子。要突出特色性,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社會治理模式。要突出示范性,要不斷推進社會治理理念、制度、體制和方式創新,樹立一批市域社會治理新樣板,推廣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以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為基礎,把小矛盾小問題解決在基層。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楓橋經驗”由鄉村治理向城鎮社區治理延伸、由社會治安向各個領域擴展,健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夯實平安中國建設的根基。
——以平安創建活動為載體,積小平安為大平安。要提升標準,以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落腳點,深入開展高標準、寬領域、大范圍、多層面的平安創建活動。要豐富內涵,開展形式多樣的地區平安創建、行業平安創建和單位平安創建活動。要創新方法,通過完善評比考核標準,健全舉報獎勵、公益反哺、以獎代補激勵機制等,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形成“全民參與、平安有我”的生動局面。
謀劃長遠,擘畫藍圖。會議要求,在總結近年來平安創建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平安創建的廣度和深度,勇于擔當,守正創新,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