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與此同時,世界正經歷百年未遇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深入發展,國際政治和經濟環境日趨復雜。在這不平凡和大變局中潛伏著風險,也孕育著機遇。在此背景下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推動全球化和世界共同發展的責任擔當。
今年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進行的,既是全球經貿合作平臺,也是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平臺,更是一場 “安全、精彩、富有成效”的全球貿易盛會。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向世界宣示了我國全面擴大開放、推動世界共同發展的決心、信心和責任心。
實現全面擴大對外開放的一系列務實舉措、惠及世界發展
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強調,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的擴大對外開放系列舉措已經全面落實。近年來,中國多次世界共同降低進口關稅。2020年1月1日起,中國又對850余項商品實施低于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在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等方面,進出口環節驗核的86種監管證件減少至44種;今年9月,全國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較2017年分別壓縮64.04%和84.87%,通關成本明顯降低。
同時,我國金融業開放邁出里程碑式的步伐。在過去兩年,我國集中宣布了50余條金融開放措施,包括徹底取消銀行、證券、基金、期貨、人身險領域外資股比限制。我國在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依法懲處侵犯外商合法權益行為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2019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成立知識產權法庭,主要審理專利等專業技術性較強的知識產權上訴案件。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完成了對專利法的修改。
我國不斷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2020年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由2019年的40條縮減至33條,自貿試驗區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由37條縮減至30條。
兩年來,我國加快自貿試驗區“擴圍”步伐。繼2019年新增江蘇、河北、黑龍江、廣西、山東、云南6個自貿試驗區以及新設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之后,2020年,又新增北京、安徽、湖南自貿試驗區,實現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區;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全面展開。目前,我國已設立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1個自由貿易港。
實現要素資源共享、聯通內外市場,為國際社會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三年來,進博會的功能和溢出效應明顯,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等四大平臺的功能與作用日益凸顯。可以說,我國已借助進博會,實現了要素資源共享、內外市場聯通,中國市場成為世界市場,為國際社會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今年我國擴大開放的步伐仍在加快。我國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經濟發展由負轉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一期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我國將是2020年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唯一國家。
目前,我國經濟呈現穩定轉好態勢,前三季度實現了正增長,其中對外貿易額增長0.7%,實際使用外資增長5.2%,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發揮了積極作用。2020年1月-8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619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折合890億美元)。8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4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7%(折合120.3億美元,同比增長15%)。2020年6月,我國進出口貿易實現同比正增長,為1.5%,此后的7、8、9月同比分別增長3.4%、4.2%和11.4%。
率先示范、以身作則,推動世界共同發展
融入世界,國家才能發展;合作互信,發展才能持續。習近平主席指出,歷史和實踐證明,風險挑戰面前,各國應該同舟共濟、各盡其責,而不應該唯我獨尊、損人不利己。大國要率先示范,主要經濟體要以身作則,發展中國家要積極作為,通過共同開放、共擔責任,推動世界共同發展。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始終堅持改革開放,奉行互利共贏,勇于承擔大國責任,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積極參與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等機制合作,積極同相關國家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今世界充滿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全球化進程走到了十字路口,世界經濟走向何方?走向開放還是回歸封閉、尋求合作還是堅持對立、奮勇前行還是躑躅后退?在此關口,我國堅定地選擇了開放、選擇了合作、選擇了前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就是我國走向開放、尋求合作、奮勇前行的平臺。
近年來,盡管出現了逆全球化的現象,今年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但是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并未改變,各國走向開放、走向合作的大勢沒有改變。世界經濟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把世界各國的經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各國基于比較優勢的原則參與國際分工,共同為世界創造財富,共享發展成果。
構建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在“十四五”期間要“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強大國內市場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基礎。強大國內市場并不是要與國際市場割裂開來,相反,要建立強大的國內統一市場與國際市場相連接。反過來,高水平開放有利于促進強大國內市場的形成。我國構建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開放雙循環的而不是封閉的單循環。
我國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中國制造已經成為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提出的“建設開放新高地”“促進外貿創新發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雙邊、多邊、區域合作”等全面擴大開放新舉措,必將進一步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高質量構建。
作者:上海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上海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何樹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