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如今,這一理念已經成為我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原則之一,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刻闡釋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關系,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同時也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路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傳承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精華,體現了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的雙重復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
深入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內涵,需要明確其傳承的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精華。“人靠自然界生活”,但如果人征服了自然,“那么自然力也對人進行報復”。
人的發展、社會歷史和自然界三者是統一的。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歷史可以劃分為自然史和人類史。這兩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類史就彼此相互制約。馬克思主義所探討的自然,不是脫離了人的抽象自然,而是就自然作為與人相統一的整體而言的。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但由于其并非一般的部分,而是公開體現和實現了自然界所潛藏著的最高本質即物質世界自發的能動性,所以可以把整個自然界看作是人借以發生和發展起來的“無機的身體”。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資本主義在發展當時社會生產力的同時,可將“人”異化為“物”,可將“人”與“自然界”異化為資本、技術、功利性等的附庸與工具,自然界被異化為脫離人和社會發展的抽象自然、對象自然,人的主體性、社會歷史能動性以及同前兩者相聯系的自然界在異化中消散。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批評了這種弊端,并對理想社會予以展望,它應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立、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抗爭的真正解決”。這一論述既強調人與社會經濟發展應回歸到同屬自然的自覺與能動實踐中,又主張自然界應回歸到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歷史進程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承襲了這一重要思想精華,體現了人與自然、發展與保護在雙重復歸進程中歷史與邏輯的統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揭示了生態環境作為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豐富生產力理論做出了鮮明的時代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進的新路徑新方向,揭示了生態環境作為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闡明了生態環境與生產力之間的關系,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高度豐富了生產力理論。
生產力由生產工具、勞動對象和勞動者三個基本要素構成,生態環境不僅是生產力這三個組成要素的根本物質前提和來源,而且是影響生產力要素結合方式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關鍵要素。一切社會形態都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生產力的發展在客觀上要求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
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所體現的正是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力性質、水平和發展要求的自覺適應,體現著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實踐導向。同時也對相關生產關系發生必要變革作出指引,對生態環保和綠色發展相關體制機制、法規政策、市場結構等方面提出了時代所呼喚的改革要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的金鑰匙,實現了重大原則和方法論的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重要的發展理念,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
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最鮮明的實踐導向。在推動綠色發展進程中,要把生態環境優勢合理地實現為民生優勢、經濟優勢,使其成為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首先,護好綠水青山本底。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持續推進污染治理工作,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著力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自然基礎。加大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力度,提升生態產品供給水平和保障能力。
其次,立足實際發展生態經濟。根據地方實情,將生態環境和資源潛能合理轉化為生態經濟優勢,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和以生態旅游為代表的生態服務業等;有針對性、選擇性地吸引資本、技術、人才、項目等要素,為地方綠色發展提供精準的要素支持和保障。
再次,探索轉化的機制和條件。以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等為原則,構建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充分尊重市場機制,發揮市場作用,引導綠水青山自身價值回歸。健全生態考核獎勵機制,逐步完善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求的目標、考核、獎懲機制。總結提煉各地典型經驗,推廣一批示范創建模式。積極打通生態產品價值合理實現路徑,探索生態環境服務功能估值,健全生態產品市場交易機制,創新政府和社會使用生態產品的購買和補償機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調抓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表明,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二者相得益彰、有機統一。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凈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強烈,對綠色發展所帶來高質量、“綠色”物質需求的追求日益明顯,這要求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蘊含著從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角度,抓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價值指向和實踐要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所主張的,以及踐行該理念所要實現的,是既要給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生態環境產品,也要提供更多樣、更綠色的物質財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遵循,系統性地將生態環保融入民本、民生,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執政情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國際社會處理發展與環保的關系提供了有益參考,貢獻了中國經驗和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這一歷史性、前瞻性實踐,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體現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要求。我國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過程中,聚焦著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主動促進綠色發展、積極實現環境惠民、創新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方面,形成了具有鮮明特點的經驗。當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日益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事業的一張亮麗名片。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9年衛星數據顯示,全球近20年新增綠化的1/4來自我國,貢獻居全球首位;塞罕壩林場三代建設者造出世界最大面積人工林,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地球衛士獎”;曾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庫布齊沙漠經過近30多年艱辛治理,實現了綠進、沙退、增收,被聯合國確定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范區”。
近年來,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代表的我國生態文明理念走向世界,在多個國際場合傳播,各國對此給予了持續關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成為我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貢獻著中國經驗和智慧。
作者:四川省環境政策研究與規劃院環境政策研究部 張凌杰;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調研評估部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