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謀劃湖南財政“十四五”規劃,應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以問題導向切入、以目標導向發力、以結果導向落腳,體現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擔當,為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湖南新篇章貢獻堅實的財政力量。
一、堅持問題導向,直面財政改革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妥善處理好三個關系。
妥善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構建“有效的市場”。持續支持政府簡政放權,建立財政資金管理“負面清單”,加大退出競爭性領域力度,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支持市場主體。打造“有為的政府”。財政政策要有進有退、有保有壓,有所為有所不為,要發揮逆周期調節和穩定器作用,保重點、補短板、安民生、增福祉。
妥善處理省與縣市的關系。深入推進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根據責任劃分,調整優化省直管縣財政體制,進一步釋放縣域經濟活力。加強預算管理和優化轉移支付。以“零基預算”理念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推動完善地方稅收體系建設,夯實市縣財政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妥善處理“保當前”與“謀長遠”的關系。保當前,就是要貫徹落實好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謀長遠,就是要做到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同,暢通“雙循環”,為“十四五”期間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二、堅持目標導向,加快財政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更加聚焦建立現代財政制度這一目標,持續推進四項工作。
持續深化財政管理改革。繼續推進預算管理改革。要加強跨年度預算平衡、預算標準化體系建設,持續推進財政審計協同聯動等機制。繼續推進財政法治建設。嚴肅財經紀律,讓財政資金在陽光下運行。繼續推進財政信息化建設,加快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以信息化驅動預算管理現代化。
持續規范市縣財政運行。“郡縣治,天下安”。縣級財政行穩致遠關系到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壓實市縣政府責任,堅決劃定并嚴格守住財政管理“六條紅線”,完善健全財政工作“四項機制”,保障市縣財政健康平穩運行。
持續防范政府債務風險。堅持化解債務與促進發展相結合,加力做好“控增量、化存量、防風險、推轉型、開前門”五篇文章,牢牢守住“隱性債務不新增、三保資金不斷鏈、重大風險事件不發生”底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持續加強財政隊伍建設。在提升素質和創新機制兩個方面下功夫,通過政治歷練、專業訓練、分類考核、優化梯隊提升隊伍素質;通過完善引才、納才機制,構建財政人才儲備庫;全面推進財政系統人才隊伍建設。
三、堅持結果導向,圍繞打造“三個高地”、擔當“四新”使命、落實五項重點任務,著力支持五大升級,抓產業、強實體、謀創新,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支持規劃理念升級。要以黨的政治建設引領規劃編制;以“計天下利、理百姓財”的格局謀劃財政規劃;要按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將“儉樸、務實、擔當”的品格融入規劃編制中;要將財政、金融、貨幣及有關調控政策在規劃實施中綜合考慮、協同推進。
支持科技創新升級。建立科技創新的財政制度安排,充分發揮好引導作用、杠桿作用和激勵作用。投入規模上,要保持只增不減的發展態勢;管理機制上,抓好科研經費“放管服”改革落實落地;資源協同上,通過財稅政策引導,實現政產學研的同頻共振;投入方式上,要形成多層次、網絡化的支持模式。
支持全面開放升級。針對湖南特點優勢,充分履行財政職能,對標“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要求,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中非經貿博覽會、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等重點,推動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促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支持產業結構升級。明確財政支持方向,重點用于支持公共服務平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搶抓機遇,支持培育數字經濟、線上經濟、獨角獸企業。完善財政分配方式,更多采用競爭性立項、第三方評估等方式,提高產業資金安排的有效性。優化財政投入模式,積極探索PPP、REITs基金、專項債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的應用。
支持民生改善升級。以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為重點,聚焦“一脫貧三促進六覆蓋”,讓更多發展成果惠及百姓。支持就業優先,落實援企穩崗政策,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持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筑牢社會保障網,支持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加強社保基金運行管理,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鞏固脫貧攻堅質量和成色,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建立減貧防貧長效機制,支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充分發揮財政、金融、稅收等調控手段,打好調控“組合拳”。
作者:湖南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石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