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擘畫了中國未來5年及15年的發展新藍圖。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提高社會建設水平,都離不開基層社會治理。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基層社會治理,筆者認為可以在以下五個方面重點著力。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基層社會治理,必須始終堅持和不斷完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增強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統籌協調和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實現基層社會治理在政策取向上的相互配合、在推進過程中的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的相得益彰。強化基層黨建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與共同發展,充分發揮黨的基層組織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提高領導協調基層政權組織、自治組織、群團組織、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能力,發揮對基層社會治理的政治引領、組織引領、機制引領作用,提高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注重制度先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關鍵是“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基層社會治理,需要著力解決體制不完善、管理不銜接、職責不清晰、政策不配套等問題,制定和完善適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體系。制度體系建設必然離不開法治。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的重要保障。需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的管理機制,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需要著眼于建設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以高效協同補齊社會治理短板,凝聚起更強大的發展合力。
三是突出基層導向。社會治理的根基在基層,重點也在基層。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基層社會治理,需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一體化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做到治理重心下移,資源管理服務下沉。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社會治理立足基層、服務基層得到了充分體現。我們黨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全面動員、全民行動,奮力奪取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做到植根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關口前移,全力解決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為基層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使一體化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體人民,讓群眾擁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實現平衡協調。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基層社會治理需要站在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和全局高度,發揮好長三角三省一市地域特色優勢和區域合作機制優勢,著力加強頂層設計,著眼于一盤棋整體謀劃,加強和創新長三角基層社會治理,持續推進創新共建、協調共進、綠色共保、開放共贏、民生共享,做到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各揚所長。需要加快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基層社會治理的協調、引導、推動,在共建共治共享上精準施策、持續用力,促進區域基層社會治理協同高效。需要通過區域統籌、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平臺共享、項目共建,著力解決長三角區域發展中基層社會治理的不平衡問題。
五是強化科技賦能。近幾年,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江蘇的“不見面審批”、上海的“一網通辦”等政務服務改革創新模式不斷涌現。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不斷迭代,將數字技術賦能社會治理給民眾帶來便捷化服務體驗。如今,長三角已從“城市通”進入“區域通”。比如,長三角全域城市實現醫保“一卡通”,有軌道交通的城市實現“一碼通行”,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市“一網通辦”,民生檔案實現異地查詢等。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基層社會治理,需要大力推動科技和產業創新成果在基層社會治理領域的有效應用,尤其是要同心同力做好“數字賦能”文章,將數字技術深度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探索建立長三角地區基層社會治理數據共享機制,促進智慧治理平臺間的互通對接和智慧治理模式的融合發展,努力實現同城管理、便捷管理、智慧管理。
作者: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副院長 曹文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