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動力系統研究
發布日期:2020-11-06  來源:《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20年第2期

  內容提要:根據推動社會發展動力的領域、作用和地位,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動力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即社會發展根本動力、社會發展客體動力、社會發展主體動力、社會發展功能動力、社會發展滲透性動力。這些具有不同地位、作用的社會發展動力因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地位組合在一起,構成了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系統。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諸多動力因素在社會發展驅動機制和整合機制的作用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融合,形成了積極的合力,朝著共同的方向推動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

  關 鍵 詞:新時代;社會發展;動力系統

  項目基金: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動力系統研究”(批準號18BKS10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單一動力論對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因是從單一因素的維度進行闡釋,只具有部分的真理性,其動力理論更多地表現出單一的、機械的、直線的局限性。多元動力論受系統科學發展成果的影響,從諸因素的綜合作用來解釋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因,無疑是人們探索人類社會發展動力進程中的一個進步。但是,多元動力論否認動力系統的層次性,沒有主次之分,形成了一種概念平衡的折中主義歷史動力觀[1](P135-136)。系統動力論揚棄了單一動力論和多元動力論的消極因素,突出其系統性,認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系統是由多種因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系統整體。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動力理論的一個巨大的進步。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階段。面對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提出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為主要內容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領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實踐,促進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對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深入貫徹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的實踐中,有哪些因素推動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這些動力因素是怎樣形成合力,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這需要我們更為深入地探析推動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系統。

  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動力系統的構成要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推動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動力因素也在發生變化,新的社會發展動力系統將會逐步取代舊的社會發展動力系統。推動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動力因素構成了不同的社會發展動力系統,這些社會發展動力系統有大有小,在社會發展進程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復雜多樣的各社會發展動力因素在社會發展中占有的地位不同,發揮的作用也不同。這些具有不同地位、不同作用的社會發展動力因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地位組合在一起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動力系統。根據推動社會發展動力的領域、作用和地位,可以將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動力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即社會發展根本動力、社會發展客體動力、社會發展主體動力、社會發展功能動力、社會發展滲透性動力。

  (一)社會發展根本動力系統

  按照社會發展動力的層次,社會基本矛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揭示出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運動貫穿于人類社會發展的始終,推動人類社會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社會基本矛盾,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對人類社會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社會發展動力系統中處于核心地位,其他社會發展動力因素都要通過社會基本矛盾這個社會發展根本動力發揮作用。在這兩對社會基本矛盾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又是最為根本的矛盾,“一切歷史沖突都根源于生產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2](P196)。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社會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這兩對矛盾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是基本相適應的。社會基本矛盾仍然是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集中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通過這些領域的具體矛盾表現出來。其中,社會基本矛盾集中體現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上,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因此,我們在探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根本動力時,不僅要分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還應重點關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

  (二)社會發展客體動力系統和主體動力系統

  根據社會發展動力的性質,社會發展動力可以分為社會發展客體動力和社會發展主體動力[3](P5)。貫穿人類社會發展始終的社會基本矛盾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社會基本矛盾集中體現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客體領域和主體領域的矛盾,形成了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客體動力和主體動力。人類社會發展客體領域可以劃分為經濟領域、政治領域、文化領域、社會領域、生態文明領域,社會基本矛盾在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均有體現,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具體矛盾,這些不同領域的矛盾運動就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各個領域的具體動力,構成了人類社會發展客體動力系統。人類社會發展的主體是人,人既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價值目標,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正如馬克思指出的那樣,“把人們當成他們本身歷史的劇中人物和劇作者”[2](P227)。在人類社會發展歷史進程中,人的需要、利益、欲望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主體動力,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人的需要、利益、欲望均呈現出不同的時代特征,構成了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主體動力系統。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客體動力和主體動力是社會基本矛盾的集中體現,這些主客體動力因素最終要通過作用于社會基本矛盾對人類社會發展發揮推動作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客體動力和主體動力在不同的社會發展歷史階段呈現出不同的歷史特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客體動力和主體動力也體現出時代特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凝心聚力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充分體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動力的主客體有機統一。“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頂層設計,經濟建設為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政治建設為新時代中國社會健康發展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設為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環境和智力支持,社會建設為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提供有利的社會條件和良好的社會環境,生態文明建設為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建設進程中形成了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各領域健康發展的客體動力,構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客體動力系統。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進程中,要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主體動力。

  除了社會發展客體動力和主體動力以外,根據社會發展動力的作用和發揮作用的方式,社會發展動力還有社會發展功能動力和社會發展滲透性動力等類型。社會發展功能動力和社會發展滲透性動力都要通過社會發展根本動力、客體動力、主體動力發揮作用。

  (三)社會發展功能動力系統

  社會發展功能動力主要通過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發揮作用。社會基本矛盾在不同的社會發展歷史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在社會上升時期,社會基本矛盾是基本相適應的,但也存在著不相適應的方面,統治階級就會有組織地進行社會變革,解決社會基本矛盾表現出來的一系列問題,以達到發展生產力的目的,從而推動社會發展。這種通過解決社會基本矛盾所發揮出來的動力,就是社會發展功能動力。社會基本矛盾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社會發展功能動力就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在這些領域表現出來的具體問題時產生的。它清除了生產力發展的障礙,改善了生產力發展的條件和環境,推動了人類社會向前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是基本相適應的,但也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環節,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表現出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在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我們應制定具有針對性和時代特征的社會發展戰略,解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健康發展。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形成了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功能動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功能動力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形成了推動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目標引領力;二是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動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三是全面依法治國是推動新時代中國社會向善有序發展的保障力;四是全面從嚴治黨形成了推動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核心領導力!八膫全面”戰略布局是一個具有針對性和時代性的功能動力系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階段性目標,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居于引領地位,具有統攬全局的作用,發揮著目標引領力的功能;全面深化改革解決新時代中國社會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和體制機制的弊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激發活力、釋放動力;全面依法治國著力于建立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推進公平正義,為推動實現全面小康提供制度保障,發揮法治保障功能,形成推動新時代中國社會向善有序發展的保障力;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確保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形成推動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核心領導力。

  (四)社會發展滲透性動力系統

  社會發展滲透性動力是指一定社會發展歷史階段所形成價值觀念、思想文化對人類社會發展所發揮出來的推動力。這種類型的社會發展動力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通過一定的方式或手段滲透到其他社會發展動力因素里面,對其他社會發展動力因素產生影響,進而通過其他社會發展動力因素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社會發展滲透性動力與社會發展功能動力對人類社會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類似,均不是直接推動人類社會發展,而是通過作用于社會發展客體動力和主體動力,最終通過社會發展根本動力發揮作用。在一定社會發展歷史階段所形成的正確的價值觀念、先進的思想文化將會激勵、引導人們開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對人類社會發展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錯誤的價值觀念、落后的思想文化將會制約、束縛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從而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消極影響,甚至阻礙人類社會發展。因此,我們所講的社會發展滲透性動力是指在一定社會發展歷史階段形成的、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對人類社會發展發揮正向推動作用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文化所發揮出來的推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形成了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階段時代特征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文化,滲透到其他社會發展動力因素中去,對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其中,針對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滲透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的各個方面,通過其他社會發展動力因素對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推動作用,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拔宕蟀l展理念”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滲透性動力作用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創新發展是推動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二是協調發展統籌推進新時代中國社會均衡發展;三是綠色發展促進新時代中國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四是開放發展拓展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國內外空間;五是共享發展促進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公平正義。“五大發展理念”是在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在我國改革開放實踐基礎上的又一次重大理論創新。它厘清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指出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著力點,深刻影響著新時代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健康快速向前發展。

  社會發展根本動力、社會發展客體動力、社會發展主體動力、社會發展功能動力、社會發展滲透性動力構成了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系統。這些動力因素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是相同的,而是有主次之分。它們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相互融合,匯聚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強大的動力系統,推動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社會發展根本動力處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動力系統的核心地位,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具有決定作用。其他社會發展動力都要通過社會發展根本動力發揮作用。作為社會基本矛盾的社會發展根本動力,具體表現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形成了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客體動力;同時體現在作為主體的人的需要、利益、欲望等方面,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貫徹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實踐中,形成了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主體動力。社會發展功能動力著力解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所集中表現出來的問題,也就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在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客體領域和主體領域表現出來的問題,從而使推動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體動力和主體動力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社會發展滲透性動力即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發揮出來的推動力,這些動力因素通過自然滲透和灌輸式滲透等方式影響和制約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體因素和主體因素,滲透到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通過其他社會發展動力發揮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推動作用。

  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動力系統的運行機制

  社會發展根本動力、社會發展客體動力、社會發展主體動力、社會發展功能動力、社會發展滲透性動力等動力因素在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所處地位不一樣,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融合,形成了積極的合力,朝著共同的方向推動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這些地位、作用不同的動力因素是怎樣對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發揮推動作用的?這就需要深入探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動力系統的運行機制。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實際過程來看,至少要深入研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動力系統運行的驅動機制、整合機制。這兩種運行機制相互區別、相互聯系,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動力系統的有序運行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動力系統的驅動機制

  推動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動力因素處于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大系統之中,處于不同層次、不同地位、發揮不同作用的動力因素又組成一個個子系統。這些動力因素是怎樣具體地發生作用,發生作用的方式又是怎樣的,需要我們深入研究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動力系統的驅動機制。

  首先,厘清構成驅動機制的基本要素和驅動環節。我們要深入探索推動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源,了解這些動力源在動力系統中處于什么地位和作用于哪些領域,并對這些動力源與驅動對象之間的中介進行研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動力系統的驅動機制的構成要素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驅動主體;第二類,驅動客體;第三類,動力介體[4](P155)。驅動主體是指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產生的源泉。在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進程中,首先需要有作為動力源的驅動主體的存在。這種動力源可以產生動力,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驅動客體是指驅動主體作用的對象,是接受驅動的受動者。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過程中,不僅要有驅動主體,而且要有驅動的對象,否則驅動的作用便不能實現。動力介體是指連接驅動主體和驅動客體的動力傳輸系統。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過程中,驅動主體所產生的動力往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通過各種層次進行傳輸和分配,才能最終作用于驅動客體。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科學發展的動力是多方面的,根據這些動力在推動社會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所處的地位,可以將社會發展驅動機制的基本要素分為三類。與之相適應,可以將社會發展的驅動過程劃分為五個環節,即動力源開發、動力產生、動力傳輸、驅動形成、驅動結果反饋等[5](P105-107)。上述的三類要素和驅動過程的五個環節是相互聯系在一起的,這些要素通過驅動過程的各個環節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最終形成一個驅動結果。

  其次,深入探索驅動機制發揮作用的條件和方式。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動力的驅動機制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領域都有具體的發揮動力作用的方式,影響各個領域驅動機制發揮動力作用的條件也存在著差異。各個領域和不同層次的動力因素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從整體上規定了這些不同的動力源進入驅動程序后的作用發揮狀況。具體來講,經濟條件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狀況,其中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具有最為根本的意義。一定社會發展階段驅動機制的運轉離不開一定社會的經濟條件。開發動力源,就要激發人們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合理需要,換言之,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高低制約著動力源開發的程度。政治條件包括一定社會發展階段上的相對確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體制,以及一定社會發展階段上政治運行的現實方式和實際狀態,也就是一定社會發展階段的政治關系的現實狀況。一定社會發展階段的政治關系的狀況對驅動機制的運轉有著重大影響。文化條件主要是指社會的思想道德體系狀況和文化事業發展水平,這方面的條件也是一定社會發展階段的驅動機制正常運轉所不可或缺的。一定社會發展階段的驅動機制要正常運轉并發揮良好的作用,就必須要獲得比較普遍的認同,要有良好的思想基礎、觀念支持和輿論氛圍。社會條件主要是指與經濟、政治、文化、生態文明相并列的社會關系、社會環境、社會治理等方面的狀況,這方面的條件對一定社會發展階段驅動機制的運轉和作用的發揮起著重要的作用。驅動機制各基本構成要素作用的發揮,驅動過程各環節的正常展開,都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和社會保障。生態條件主要指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資源、環境和生態系統等方面的狀況。生態條件的好壞將對一定社會發展階段驅動機制的運轉和作用的發揮產生重要的影響。驅動過程的展開和作用的發揮都是在一定社會發展階段進行的,或多或少將受到資源的狀況和生態環境的影響,尤其是一些對資源、環境和生態系統依賴性較大的驅動過程更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動力系統的整合機制

  在驅動機制的作用下,在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處于不同地位和層次、具有不同作用的社會發展動力因素便“動”起來了。但是,“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在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進程中形成了眾多的“力的平行四邊形”[6](P605),怎樣使這些不同的力量整合起來,形成一個“作為整體的、不自覺地和不自主地起著作用的”[6](P605)合力,這就需要深入研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動力系統的整合機制問題。

  首先,確定整合目標。推動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動力系統是由許多動力子系統構成的,每一個動力子系統是由許多動力因素構成的。要使這些不同趨向的動力因素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推動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就需要確定一個能夠將各種趨向和力量匯集起來、各方面能夠接受的共同發展目標。這種共同目標應該具備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所確定的整合目標應該符合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恩格斯認為:“歷史進程是受內在的一般規律支配的。”[6](P254)因此,不管人們的活動呈現出怎樣的偶然性,但這種偶然性始終是受內部隱蔽著的規律支配的。所以,一定的社會發展階段人們所確定的整合目標是否正確,能否最終得到實現,就必須要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應該與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趨勢相一致。二是所確定的整合目標要與具體歷史條件相適應。人們的實踐活動總是在一定社會的具體歷史條件下完成的,離開了這些具體的歷史條件,人們的任何實踐活動都不可能進行。實現社會發展的目標就必須考慮這些具體的歷史條件的特殊影響,以確定一個能為大家所接受的、與一定社會發展階段的具體歷史條件相適應的整合目標。三是所確定的整合目標應該與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相一致。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者,也是精神產品的生產者,并在政治上層建筑的變化中起著重要作用。這就要求所確定的整合目標必須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使他們在這個整合目標的旗幟下聯合起來。

  其次,緊緊圍繞整合目標選擇整合手段。在一定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社會發展動力因素是復雜多樣的,這就需要圍繞整合目標選擇適宜的整合手段,以實現所確定的整合目標。按照不同社會領域的標準劃分,大體上可以將整合手段劃分為經濟領域的整合手段、政治領域的整合手段、思想文化領域的整合手段、社會領域的整合手段和生態領域的整合手段等[4](P162)。在經濟領域里,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其主要的經濟形式是不一樣的。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著自然經濟、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等經濟形式。在自然經濟條件下,主要的整合手段是自給自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主要的整合手段是市場競爭;而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其主要的整合手段是計劃指令。在政治領域里,主要的整合手段有專制、集權、民主等。這就需要根據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具體歷史條件來選擇相應的整合手段,有的選擇專制的手段,有的選擇集權的手段,有的選擇民主的手段。在思想文化領域里,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有的選擇思想專制、文化專制的整合手段,如舊中國的蔣家王朝;有的選擇“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整合手段,如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思想文化領域所采用的整合手段[7](P42)。在社會領域里,現階段我國加強以民生為導向的社會建設來協調各種社會關系,完善社會治理,整合各種力量為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和社會保障。在生態領域里,我們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綠色發展理念,建立健全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系統和環境的相關法律法規,并加大對破壞生態環境的懲處力度,整合各種力量朝著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前進。當然,這五大類整合手段都將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選擇相應的不同形式。根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具體條件,我們可以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領域里選擇不同的整合手段來實現預定的整合目標。

  最后,瞄準確定的整合目標,選擇好相應的整合手段,進行整合運作,展開為一種整合過程。在考察整合目標和整合手段等整合機制的兩大要素后,還要考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動力的整合程序。社會發展動力的整合程序主要有五個環節:整合目標的形成、整合手段的選擇、整合活動的實施、實現整合目標、整合結果的反饋等。一是整合目標的形成。社會發展進程中存在著各種趨向的力量,要達到的目的也是多種多樣的。在確定整合目標時,必須要符合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與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相一致,根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具體歷史條件確定相應的、切實可行的整合目標。二是整合手段的選擇。在確定了適宜的整合目標以后,就需要選擇有效的整合手段來實現整合目標。在選擇整合手段時,要分析整合目標,然后根據整合目標的特點選擇相應的整合手段,或者是經濟領域里的整合手段,或者是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里的整合手段,或者是各領域的整合手段的綜合運用。這些都需要根據當時社會歷史發展的具體條件和整合手段自身的特點來選擇整合手段。三是整合活動的實施。在確定好適宜的整合目標和選擇好有效的整合手段以后,就需要展開整合行動,將社會發展的各種趨向和力量通過相應的整合手段納入相應的規則和秩序中,通過各種趨向和力量的相互碰撞,并抑制與整合目標不一致的趨向和力量,將各方面的力量統一起來,形成一種合力。四是實現整合目標。在有效的整合手段的作用下,將社會發展的各種趨向和力量納入相應的規則和秩序中去,將各種趨向和力量聯合起來,形成一種預期的發展合力,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發展,從而實現整合目標。五是整合結果的反饋。每一次整合活動的實施都會獲得一定的整合結果,這個整合結果將會通過反饋途徑傳遞給整合主體,整合主體將與預定的整合目標相比對,根據比對結果對整合過程進行調適和修正,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整合目標。

  此外,整合機制的高效運行需要深入研究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動力系統的整合機制發生作用的具體條件,這些具體條件既有社會發展客體條件,也有社會發展主體條件。只有在歷史與現實的統一中,將社會發展客體條件和主體條件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提升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動力系統整合機制的效果。

  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動力理論的價值意蘊

  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系統涵蓋著社會發展根本動力系統、主體動力系統、客體動力系統、功能動力系統和滲透性動力系統,組成這些動力系統的諸多動力因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融合,最終通過社會發展根本動力系統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進程中,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深入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整合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諸多動力因素,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推動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馬克思恩格斯從“現實中的個人”[2](P151)出發去研究人類社會的發展,考察了“現實中的個人”的主要內涵,指出了從資本主義社會的片面發展的人到共產主義社會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是“現實中的個人”的發展歷史趨勢,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價值追求。要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逐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離不開“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2](P151)人!艾F實中的個人”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主體,既是歷史的劇中人,又是歷史的劇作者。因此,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要充分發揮“現實中的個人”的主體動力作用,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逐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價值追求。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要求從新時代“現實中的個人”出發,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8](P21)。可見,人民群眾既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劇中人,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劇作者。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動力作用,逐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將“發展為了人民”和“發展依靠人民”有機統一在加快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從而將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目的論和發展動力論有機統一起來,不斷地推動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二)激發“五位一體”的合力作用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現實中的個人”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所指向的客觀世界也存在著各種矛盾和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是一定社會發展階段的社會基本矛盾在客觀世界的呈現,具體表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它們相互作用、相互聯系,形成了促進各領域發展的諸多客體動力因素,構成了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客體動力系統。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實踐進程中,要著力解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從而形成了推動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五位一體”的客體動力,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要著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夯實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物質力;二是要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增強推動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政治力;三是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強化推動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文化力;四是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升推動新時代社會發展的社會保障力;五是要以“美麗中國”建設為抓手,增強推動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的生態保障力。這些客體動力因素在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驅動機制和整合機制的作用下,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推動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當然,“五位一體”的客體動力并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封閉的客體動力系統,它將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實踐而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不斷地提供推動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的強大動力。

  (三)充分發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驅動作用

  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功能動力通過調整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關系,解決社會基本矛盾呈現在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各種問題,使推動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動因充分發揮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謀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逐步形成了引領民族復興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八膫全面”戰略布局是根據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后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提出的治國理政新方略,形成了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合力。一是按照黨的十九大描繪的發展藍圖,充分發揮目標引領力的作用,穩步實現每一個發展階段的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處于引領地位,要緊緊抓住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要求,逐步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確保到2020年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在此基礎上,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到21世紀中葉,要按照黨的十九大作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戰略安排,分階段逐步實現“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發展目標。二是穩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一些影響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重構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動力機制,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進一步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在我國各個領域有重點分步驟地穩步推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成果,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明顯增強,形成了推動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三是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部署,根據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實際,法治中國建設有序展開,深入推動國家治理革命,進一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從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形成了推動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向善有序發展的保障力。四是要把黨的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從嚴治黨,進一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是領導一切的,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證,形成了推動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核心領導力。

  (四)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社會發展根本動力因素在人類社會發展歷史進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其他社會發展動力因素都要通過社會發展根本動力因素發揮推動作用。其中,社會發展滲透性動力因素通過一定的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作用于其他社會發展動力因素,最終通過社會發展根本動力因素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提出“五大發展理念”,使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滲透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實踐活動的各個方面,并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體現出來。為充分發揮“五大發展理念”的引領力,在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我們應著重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創新發展理念滲透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實踐中去,尤其要以科技創新為重點,推動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現代化;二是統籌兼顧,以城鄉融合發展為主線,推進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均衡發展;三是以綠色發展為導向,著力解決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出現的生態環境、資源有效利用等問題,促進新時代中國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四是以開放發展為助力,加強國家、地區之間的合作與發展,拓展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空間;五是以共享發展為目的,促進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公平正義,逐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實踐進程中,要深入貫徹“五大發展理念”,使“五大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之中,體現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實踐中,充分發揮“五大發展理念”對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從而推動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信禮.發展哲學引論[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鄭憶石.社會發展動力論:從馬克思到西方馬克思主義[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2.

  [4]鄧龍奎.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理論創新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5]楊信禮,等.當代社會發展的哲學研究與論辯[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7.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賈高建.社會發展理論與社會發展戰略:建構一種邏輯體系的研究綱要[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