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經濟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黨中央決定以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為契機,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賦予深圳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一攬子推出27條改革舉措和40條首批授權事項。實施綜合改革試點是新時代創新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彰顯黨中央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智慧。那么,綜合授權改革與過去的各類改革試點有何區別,為什么選擇深圳開展綜合授權改革試點,深圳經濟特區實施綜合改革試點對于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有何重要示范作用?
綜合改革試點體現了中央授權改革的力度和深度
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在市場化取向的改革進程中,我國先后設立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區、海關特殊監管區等各類經濟功能平臺,通過實施“先行先試”政策,“摸著石頭過河”,不斷探索體制機制創新,釋放社會生產力,激發創新創業創造的活力,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取得了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改革永遠在路上,改革之路無坦途。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慶祝大會上指出:“當前,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于40年前,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相結合,不失時機、蹄疾步穩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提高改革綜合效能。”綜合試點改革,是按照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在中央改革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下,先制定“實施方案”,明確重點領域、改革方向和構建機制,再以“授權清單”批量報批的方式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穩步推動和落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列入清單的事項實施備案管理,除明確要報批的事項,其他不再逐項報批。因此,有別于以前改革試點通常實行的“一事一議、層層審批、逐項審核”的授權方式,實施綜合改革試點體現了實施方案和授權清單的有機統一,是創新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綜合授權改革既賦予深圳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充分調動和激發廣大干部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又強調深圳要切實擔負起試點主體責任,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認真做好具體實施工作,確保各項改革任務扎實有序推進。在首批40條授權事項中,有20多項需要突破現有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涉及近百項具體法律法規和政策條款的調整,綜合授權改革試點還強調要建立健全與綜合改革試點相配套的法律法規、政策調整機制。因此,本次綜合改革試點方案的含金量很高,支持力度、探索空間都是前所未有的,具有很強的創新性、突破性,體現了中央對推動改革的決心與擔當。
深圳經濟特區具備實施綜合改革試點的制度條件和微觀基礎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深圳經濟特區是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窗口和示范。深圳經濟特區之所以能夠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始終牢記黨中央創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意圖,堅持改革開放的偉大方針不動搖,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偏離,堅持“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不懈怠。通過持續推進改革創新,深圳首創1000多項改革舉措,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全面發展,實現了“五大歷史性跨越”。同時,通過持續推動創新發展,深圳逐漸探索并闖出了一條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之路”,形成了“90%的研發人員、研發機構、科研投入、專利生產集中在企業”的“4個90%”的鮮明特征。深圳已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5萬家。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際合作與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需要更好地把握全球價值鏈分工、新技術革命和制度型開放等重大挑戰與機遇。新形勢需要新擔當、呼喚新作為。深圳經濟特區是全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開放部門對技術創新和制度優化敏感度高,具備率先實現轉型的條件和微觀基礎,是承載綜合探索示范功能的重大平臺。因此,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實施綜合授權改革試點,有利于在新時代改革開放進程中率先實現體制機制創新的突破,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創造經驗、提供借鑒。
實施綜合授權改革為推動高質量發展釋放改革紅利
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重要的時代特征。改革開放40多年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需要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深層次問題,更好地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進一步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去年8月,黨中央出臺了《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提出了包括率先建設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率先營造彰顯公平正義的民主法治環境、率先塑造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現代城市文明、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等五個方面的目標任務,指引深圳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新時代深圳經濟特區的改革開放使命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即“著眼于解決高質量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著眼于建設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多策劃戰略戰役性改革,多推動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在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民生服務供給體制、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治理體制等重點領域先行先試。”聚焦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區率先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圍繞要素市場化配置、營商環境、科技創新、對外開放、民生服務、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治理等六大方面提出27項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首批授權清單事項也涉及六個方面,其中要素市場化配置方面14條,營商環境方面7條,科技創新體制方面6條,對外開放方面7條,公共服務體制方面3條,生態和城市空間治理方面3條,各條均明確了改革事項的主要內容。深圳經濟特區的創辦與建設幾乎與我國改革開放同步,深圳經濟特區經驗為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作出了重大實踐探索。新時代賦予深圳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支持深圳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創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有利于釋放高質量發展的改革紅利,更好服務全國發展大局。(作者:毛艷華 系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