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一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法典
發布日期:2020-05-3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王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種法治形態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論,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每一條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種政治立場。”法學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沒有離開意識形態指導、純粹為編纂民法典而編纂的民法典。我國的民法典具有社會主義本質屬性,它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編纂的,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保護人民的理念貫穿始終,彰顯出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中國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屬于中國人民,充分回應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引領二十一世紀潮流的民法典,不僅在我國法治建設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而且將在世界民法典的立法史和人類法治文明史上寫下濃重一筆。

  增進人民福祉,是中國民法典立法宗旨所在

  民法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內容。我國此次編纂的民法典,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對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進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編纂民法典少不了學習借鑒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國家有益的立法經驗,但我們不是盲信盲從,也不做西方法典的搬運工,而是立足中國實際、直面中國問題,在批判借鑒外國法學理論、制度、概念的基礎上,形成了一部真正“以人民為中心”的法典。最大化地謀求人民的利益,全面保障人民的權利,是中國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特色所在,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民法典以資產階級私有制為基礎。西方歷史上,雖然很多民法典的起草倡言實行主權在民,但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實際上難以真正實現。而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才使得主權在民得以真正實現。

  從內容看,民法典草案共七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每一編、每一條的背后都包含著我們黨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不變初心。比如,草案創造性地將關于人格權的規定獨立成編,突破了傳統大陸法系民法典體系的安排,這也是我國民法典草案最大的亮點之一。工業時代以前的民法典,注重人與物之間的關系,更多強調物的歸屬、利用和保護,我國民法典適應當代人格權的發展趨勢,創設人格權編,通過正面列舉的方式,對各種人格權益予以確認,從而實現對人格權益的積極保護,體現了鮮明的人民性。

  從編纂過程看,草案最大范圍凝聚了共識、取得了“最大公約數”。立法機關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嚴格遵循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原則,廣泛聽取和尊重各方面的意見,廣大專家學者、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建言獻策。可見,在我國,立法權屬于人民,不是資本的力量在起作用。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這一條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基本經驗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得到了充分彰顯。

  回應時代之問,引領信息文明時代的民法發展

  時代孕育法典。世界各個國家的民法典無不打上了時代的印記。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特別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制造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等廣泛滲透到幾乎所有領域,帶動了以綠色、智能、泛在為特征的群體性重大技術變革,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全球治理等方面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我國的民法典只有回應時代之問,才能真正稱得上二十一世紀的民法典。

  比如,為回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挑戰,民法典草案總則編明確肯定了數據和網絡虛擬財產的民事客體地位和財產屬性。數據是信息的表現形式和載體,被譽為信息文明時代的能源,足可比肩,甚至遠遠超越工業文明階段的煤炭和石油。但與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背景下的財產不同,數據這類新興財產,一方面財產的總量不斷增加,而且沒有上限,易復制,可共享;另一方面在平臺經濟背景下,數據價值的創造是各方共同參與、持續互動與合作的產物。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20年4月9日發布的《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研究根據數據性質完善產權性質”,民法典草案總則編的規定為推動未來在數據領域形成更多、更高程度的法律共識提供了依據。

  再比如,就信息文明時代大數據背景下個人信息的保護問題,民法典草案總則編強調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在合同編,對當事人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訂立合同以及合同履行設置專門的法律規則,明確認可在當事人未作特別約定的情形,當事人一方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的,對方選擇該商品或者服務并提交訂單成功時合同成立。在侵權責任編,對網絡侵權作出了更為周全的規定,強調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權利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通知應當包括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據及權利人的真實身份信息。

  彰顯民族精神,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民法典是民族精神的立法表達,包含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密碼,凝結著對社會價值共識的確認和道德風尚的指引。世界各國民法典編纂史表明,一個國家民法典只有根植本土、兼收并蓄,才能更具生命力。

  1814年,德國法學家薩維尼與另一位學者蒂堡發生過一場激辯,爭論的焦點是德國有無能力編纂民法典的問題。盡管當時德國已經形成了民法學體系,民法學大家也不斷涌現,但薩維尼還是認為,德國民法學并未深入研究德國的“民族精神”,即民族的實踐理性、觀念世界和生活方式,尚無法為民法典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這場辯論的歷史啟示是,民法典的編纂必須要解決民族性問題。

  中華文明悠悠五千年,是世界諸多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明。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民法典的編纂承擔著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弘揚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的重要使命。民法典草案的一個鮮明特色,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比如,分設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將“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寫入草案,等等。這些規定的背后正是中國深厚的家文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民法典草案的這些規定凸顯了維護家庭和睦的基本社會理念和價值取向,將更有利于構建和睦、健康、親情的家庭生活秩序,塑造夫妻有愛、父慈子孝、親屬有情的家庭關系,進而對整個民族和國家起到指導和教育的作用。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編纂一部增進人民福祉、回應時代之問、彰顯民族精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法典,必將為廣大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提供一個有力的法律支撐,為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完備的民事法治保障。

  (王軼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

責任編輯: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